本週(11月3日-11月7日),能源領域熱點頻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成功探獲一處超大型冶鎂白雲岩礦床,資源量超過7億噸。企業方面,中國移動超4000萬股擬無償劃轉至中國石油集團。

11月3日
工信部:129家光伏企業合規
近日,經企業提交自查報告、地方審核、專家評審、現場核實、地方覆核、網上公示等程序,工信部網站將現行有效符合《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前十二批)、光伏製造行業規範企業變更公告信息予以公告。名單顯示,129家光伏企業合規。
11月4日
液化石油氣新國標將於明年11月實施
據市場監管總局11月4日消息,液化石油氣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近日批准發布,該標准將於2026年11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的範圍包括工業用燃料、民用燃料和車用燃料的液化石油氣。與舊版標準相比,新版標準增加並提高了相關技術指標要求,有利於加強用氣安全性、保護環境。新國標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液化石油氣産品質量,引領液化石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保障廣大消費者的用氣安全。

11月4日
中國—東盟跨境電力互濟超750億千瓦時
11月4至5日,第七屆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在福州舉行。論壇披露,自中國與東盟開展電力貿易以來,累計交易超750億千瓦時,其中綠電佔比超90%;截至2024年底,水電、風電、光伏項目累計投資比2014年增長超5倍,裝機規模增長了15倍。
11月5日
國家能源局:截至9月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1億千瓦
11月5日舉行的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分論壇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我國新型儲能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截至2025年9月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億千瓦。從單站規模來看,新型儲能單站規模10萬千瓦以上、儲能時長2至4小時佔據多數,其中單站10萬千瓦及以上裝機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大型化發展趨勢明顯;2小時、4小時儲能裝機佔比分別為76.4%、16.7%,平均時長為2.34小時。
9月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為95.0%
11月5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2025年9月全國新能源並網消納情況,9月,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為95.0%,全國風電利用率為95.4%。

11月3日
我國裝機規模最大火力發電廠投産
據國家能源集團11月3日消息,位於浙江寧波的北侖電廠9號機組經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後,順利投産。自此,北侖電廠成為我國裝機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其發電能力穩居全國火電之首。此次投運的9號機組,首次在百萬千瓦機組上應用了煙氣冷凝等多項技術,使得污染物排放下降了60%。隨着9號機組的正式投運,北侖電廠的火電裝機容量達到了734萬千瓦,成為我國裝機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亞洲最大單機容量機組投産發電
據哈電集團11月3日消息,由該單位研製的燈泡貫流式機組金沙江銀江水電站5號機組投産發電,機組運行穩定,各項性能指標優良。該機組單機容量65兆瓦,為亞洲最大,轉輪直徑達7.95米,為世界第一。銀江水電站是國家金沙江中游水電“一庫十級”規劃的最末一級水電站,是國家第二輪西部大開發標誌工程之一,共安裝6&單機容量65兆瓦的燈泡貫流式機組。機組全部投産後,每年可為國家電網輸送近16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30余萬噸。
中國移動超4000萬股擬無償劃轉至中國石油集團
11月3日,中國移動發布公告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國有股份劃轉方式將其持有的中國移動4198.13萬股A股股份劃轉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劃轉對價為0元。本次劃轉後,中國移動集團合計持股約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8.85%;中國石油集團將直接持有中國移動約0.19%的股份。中國移動公告顯示,此次劃轉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移動集團與中國石油集團的戰略協同,促進雙方在信息技術、智慧能源等領域共謀合作發展,釋放數實融合新潛能。
11月4日
中國華電“華電智”大模型正式發布
在11月4日召開的2025年中國華電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論壇上,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發布“華電智”大模型。中國華電經過系統性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華電特色的“1265N”人工智能創新體系,打造了“華電智”大模型。
該體系以1個華電智行業大模型為核心,形成AI供給與治理2大關鍵能力,夯實6類技術支柱,賦能5大業務領域,衍生300余個智能體。“華電智”大模型具有面向應用、聚焦與業務深度融合的顯著特徵。同時,首創了“縱橫貫通”的大模型體系。
中國石化和LG化學將聯合開發鈉離子電池材料
據中國石化11月4日消息,中國石化和LG化學近日簽署關於聯合開發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協議。雙方將面向中國及全球的儲能系統和低速電動車市場,聯合開發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等關鍵材料,加快商業化進程,拓展鈉離子電池商業模式,並在未來擴大至新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領域合作。
上海外高橋一廠擴容量替代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據中國能建11月4日消息,近日,中國能建建築集團承建的上海外高橋一廠擴容量替代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上海市“十四五”重點能源建設項目之一,建設地點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東鎮,規劃建設2&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關停4&32萬千瓦老機組,年減排二氧化碳150萬噸,實現“減煤量、增容量”的優化升級。
第八屆進博會中國石化簽採購大單
11月4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石化主題論壇暨中國石化交易分團簽約儀式在滬舉辦。簽約儀式上,中國石化與來自17個國家、地區的34家合作夥伴簽約,涉及原油、化工品、設備、材料、消費品等10大類24種産品,採購簽約金額超409億美元。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以來,八屆進博會上中國石化累計簽約超3250億美元。
11月5日
貴州投資規模最大單項電網工程投運
11月5日,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境內的500千伏金海湖變電站3號主變本體完成第五次充電並運行正常,標誌着500千伏金海湖輸變電工程順利建成投運,“黔電送粵”再添一條綠色能源動脈。該工程是貴州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項電網工程,總投資17.85億元。
國內首個百萬千瓦“六機一控”發電項目投運
11月5日,中國能建中南院設計、建築集團承建的國內首個百萬千瓦“六機一控”發電項目——華潤電力蒲圻三期2×1000兆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項目,6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着該項目全面投産。作為赤壁“風光火儲”一體化核心項目,該項目投産後年發電量將達90億千瓦時。
11月5日
第八屆進博會中國石油簽採購大單
11月5日,第八屆中國石油國際合作論壇暨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辦。在簽約儀式上,中國石油與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道達爾能源、佳施加德士株式會社、聯益集團、科威特石油公司、伍德高壓技術公司、斯倫貝謝、梨樹精細化學、西門子能源等合作夥伴簽約。本屆進博會上,中國石油與全球41家合作夥伴簽署43份採購協議,合同總金額為174.85億美元,較去年採購簽約額穩中有升。
11月6日
淮河能源重大資産重組獲批
11月6日,淮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該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淮河能源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89.30%股權。
上海證券交易所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於2025年11月5日召開2025年第17次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對淮河能源本次交易的申請進行了審議。根據上交所重組委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2025年第17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本次會議的審議結果為:本次交易符合重組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11月3日
新疆電網儲能裝機突破1300萬千瓦
據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11月3日消息,截至2025年9月底,新疆電網累計儲能裝機達1347.69萬千瓦/4541.06萬千瓦時,較年初新增394.24萬千瓦/1363.73萬千瓦時,儲能規模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為新能源高效消納與電網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成為新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石。
11月4日
內蒙古特高壓電網累計外送電量突破8000億千瓦時
據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公司11月4日消息,截至目前,內蒙古通過“五交三直”八條特高壓輸電通道累計外送電量突破8000億千瓦時大關,達8032.69億千瓦時,相當於為2.8億戶家庭提供全年用電保障。
寧夏68家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11月4日消息,根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範圍和溫室氣體種類要求,寧夏發布2026年度發電、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錄,共有68家企業納入其中。此舉將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中的作用,為寧夏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11月6日
甘肅探獲超7億噸大型冶鎂白雲岩礦
據甘肅省自然資源廳11月6日消息,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近日成功探獲一處超大型冶鎂白雲岩礦床,資源量超過7億噸。這一重大發現標誌着甘肅省在礦産資源勘查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經估算,露天開採範圍內,累計查明冶鎂用白雲岩礦石量超7億噸,還探明3億余噸建築用白雲岩。(新華網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