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深情,足以跨越一代代人薪火相傳?有多少堅守,能夠將青春淬煉成國家發展的基石?
從石油大會戰的艱難起步,到如今擎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頂梁柱",中國石油的成長軌跡,與中國石油工業的壯大、中國經濟的騰飛緊密交織,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能源報國史詩。
與祖國發展同頻,與時代脈搏共振。“我為祖國獻石油”,是石油人用七十五年崢嶸歲月寫就的壯麗史詩。
為國“加油”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生産的汽、柴油不足國內需求量的10%,90%以上石油産品依賴進口。
新中國石油工業從一窮二白開始,要摘下“貧油國”的帽子,自此,石油人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
20世紀60年代,決定中國石油工業前途和命運的大決戰——大慶石油會戰打響。數萬石油大軍挺進荒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僅用三年時間就開發建設了146平方千米、年産能力600萬噸的原油生産基地。
這場“戰役”不僅奠定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更孕育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成為激勵一代代石油人接續奮鬥的精神火炬。
此後,勝利石油會戰、大港石油會戰、冀中石油會戰、吉林石油會戰、遼河石油會戰、四川“開氣找油”會戰、江漢石油會戰、江蘇石油會戰、河南石油會戰、中原石油會戰、陜甘寧石油會戰相繼展開,一座座油田拔地而起,一條條輸油管道縱橫南北,中國石油版圖不斷擴展。
從戈壁荒漠到深海遠洋,從雪域高原到繁華都市,中國石油人用腳步丈量國土,以科技突破困局,推動勘探開發向超深層、非常規領域進軍。
如今,中國石油已經實現了國內原油産量1億噸、天然氣産量當量1億噸、海外油氣權益産量當量1億噸的格局。清潔能源布局加速推進,智能化油田煥發新活力。
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從1950年原油年産量僅12萬噸到如今的三個“一億噸”里程碑,背後是石油人以時間刻度丈量國家前行的步伐。
七十五年來,中國石油的勘探開發實現了穩産增效。國內油氣産量分別佔全國約1/2和2/3上,石油天然氣供應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的1/3和3/5,大慶油田累計生産原油突破25億噸,長慶油田油氣當量連續5年穩産6000萬噸以上,西南油氣田建成我國西南地區首個年産400億立方米的大氣區……
穩産絕非易事。東部老油田資源遞減、開採成本上升,大慶、遼河等老油田進入特高含水開發後期……面對世界級難題,石油人始終相信精神的力量。
新時代的石油人仍在續寫傳奇。古龍頁巖油勘探攻關團隊負責人張金友,面對“磨刀石”般的頁巖層,國外專家斷言“沒有商業開採價值”,他和團隊偏不信邪,他們背負岩芯,跑遍全國各大實驗室,在僅有頭髮絲直徑五百分之一的微納米孔隙中,尋找油跡。2020年6月,日産40.9噸的高産油氣流終於噴涌而出,標誌着中國陸相頁巖油革命取得歷史性突破。張金友團隊創建的原位成藏理論,更計算出古龍頁巖油資源量超百億噸,為大慶油田百年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源接替。這樣的石油人還有千千萬。
從松遼盆地的油浪翻滾,到準噶爾盆地的鑽機轟鳴;從老油田的“精耕細作”,到新領域的“戰略突破”,中國石油人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意志,將“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錚錚誓言,澆鑄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最堅實的基石。
破立之間
七十五載征程,改革始終是中國石油砥礪前行的核心動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石油率先實施中國工業“億噸原油産量包乾”,開啟從國家部委到國家石油公司的深刻變革。
1998年戰略重組,上下游一體化格局形成;2000年三家子公司成功上市,邁出國際化關鍵一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落地見效,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中國石油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石油工業發展的道路。
進入新時代,改革的步伐愈發鏗鏘。中國石油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全局,持續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多個億噸級油田相繼發現,天然氣産量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煉化産業結構優化,高端化工材料産能大幅提升,新能源業務覆蓋地熱、氫能、充換電等領域,初步形成多能互補新格局。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市場化經營機制日趨完善。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石油的足跡遍佈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50多個重點項目。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石油已形成覆蓋全球的油氣合作網絡。在“一帶一路”沿線,公司建成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運輸通道暢通無阻。
2024年,公司凈利潤較2020年增長3倍,利潤總額、凈利潤、歸母凈利潤保持央企首位,連續15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前六位。
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面向“2030年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朝着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穩步邁進”的遠景目標,中國石油加快構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提質增效、低成本發展、文化引領、數智石油”戰略舉措,大力實施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總部機構改革歷經三輪優化,管理效能顯著提升;油氣田企業大力推進新型採油氣管理區建設,勞動生産率提高超20%;煉化企業堅定實施業務歸核與機構扁平化,聚焦主業競爭力;銷售企業大部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生産組織和運行效率大幅提升,組織運行質量、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活力不斷提高。
中國石油以改革為筆、以實幹為墨,在能源報國的畫卷上揮灑奮進豪情。
攀登科技高峰
科技創新,是中國石油端牢能源飯碗、引領綠色轉型的戰略支撐。面對“卡脖子”難題與勘探開發極限挑戰,石油人以智慧為鑽頭,向科技要産量、要效益。
年近百歲的翟光明院士用一生的時間掀開一個又一個大型油氣廠的神秘面紗。他經歷過勝利油田四口井接連防空的挫敗,在“堅持、堅持、再堅持,必有成功”的信念支撐下,打出了我國第一口高産千噸油井。
這種不服輸的韌性賡續在石油人的血脈中。“十四五”以來,中國石油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推進全領域科技創新、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的步伐更加穩健,在頁巖油、深層油氣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陸相頁巖油革命實現歷史性突破,古龍頁巖油年産量已突破150萬噸,支撐大慶油田百年發展;“深地塔科1井”突破萬米大關,叩響“地下珠峰”之門,引領全球超深層勘探技術;松遼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等一批億噸級整裝油田被發現……
“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步步深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賽道實現多點突破。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實現産業化發展,持續攻關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體系,實現減碳與增油“雙贏”。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已累計埋存二氧化碳超390萬噸,長慶油田埋存二氧化碳歷史性突破百萬噸大關,
氫能布局全面提速。成功打通從制氫、儲運到加注、應用的全産業鏈條:國內領先的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在玉門油田成功投産落地生金;成功發布首&自主技術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攻克了催化劑等核心材料的“卡脖子”難題,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國産化突圍。從服務“綠色冬奧”到布局“氫能走廊”,彰顯強勁“氫”動力。
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體系日趨成熟,支撐全國多個城市清潔供暖項目;生物可降解材料産能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産品遠銷歐美市場……
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構建數字孿生體,實現了對地下油藏的精準刻畫與動態模擬,大幅提升鑽井成功率和采收率;智能煉廠通過先進過程控制系統實現生産全流程優化,有效降低能耗物耗;全面建成大ERP系統實現了全集團核心業務流程的統一和標準化,打通數據孤島,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自主研發的"崑崙大模型"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在地質研究、工程技術、安全管理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石油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以自主創新煥新發展動能,將許多個不可能變成可能。
從窮盡一生為祖國找油的翟光明院士,到遼陽石化陳穎團隊攻克高端化工材料PETG的技術封鎖……一代代石油科技工作者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執着,鑄就了“國之利器”,讓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與人民同行
牢記“國之大者”,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能源保供到搶險救災,中國石油的足跡不僅鐫刻在能源保障的征程上,更深深融入國家發展與民生改善的時代脈絡中。
在青藏高原東北緣的若爾蓋草原,中國石油四川銷售派駐若爾蓋縣幫扶隊首任隊長何智成,用行動詮釋了“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的承諾。面對14歲藏族少年桑吉扎西因嚴重脊柱側彎而生命垂危,他上成都、進北京,籌集手術費,為孩子開闢綠色就醫通道。
何志成只是數萬名深入基層的石油幫扶幹部的縮影。短短兩年,中國石油在若爾蓋培育起六大援建産業,帶動就業500餘人,拉動年産值超9000萬元。
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中國石油展現出深厚的為民情懷。不僅注重“輸血”,更着力“造血”。在甘肅東鄉,中國石油通過消費扶貧、電商直播等模式助力當地拓展藜麥産業,受益貧困群眾超10萬人。昔日的貧困山村在中國石油的幫扶下煥發新的生機。
一條條援建的“致富路”“連心橋”建起,一座座“希望小學”落成,一個個特色産業崛起,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階段,中國石油持續加大産業幫扶力度,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階。
“寧要一人苦,換來萬家暖”。在民生保供前沿,中國石油遍佈全國的2萬餘座加油站,是永不停歇的“能量站”。石油人奮戰在戈壁荒漠、遠海深水,始終以滾滾油流為民生出行和經濟發展提供着穩定動力。
為了蔚藍的天空,中國石油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持續推動油品質量升級,從國四到國六標準持續跨越,硫含量從50ppm降至10ppm,烯烴含量從28%降至18%;自主研發汽油質量升級成套技術,在38套工業裝置應用,累計生産清潔汽油超1億噸;投入鉅資進行煉油技術升級改造,以更高標準為社會提供清潔高效的能源産品……
從保障能源安全到服務國計民生,從助力鄉村振興到推動綠色轉型,中國石油扎根於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能源的力量驅動發展,以責任的擔當溫暖社會。
七十六載山河壯闊,回望那條與祖國脈搏一同跳動了七十五年的油脈,它從荒原深處奔涌,向萬里山河而去。油脈所向,即是家國所需。“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歌聲永遠嘹亮。(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