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的“能源擔當”——中國石油助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質量發展紀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9 11:09:32
來源:新華網

天山腳下的“能源擔當”——中國石油助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字體:

金秋九月,天山南北瓜果飄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疆)喜迎成立七十周年。

七十載風雨兼程,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這片約佔全國國土面積1/6的廣袤大地,一路從戈壁荒灘到綠洲新城,從閉塞落後到開放繁榮,書寫了改天換地的傳奇。而在這幅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中,“寶石花”與“雪蓮花”交相輝映,成為推動新疆經濟騰飛的重要力量。

從“馬拉驢馱運油”到“油氣管道連城鄉”,從“點燈靠油、取暖靠煤”到“藍金進萬家”,從“單一農牧業”到“多元産業興”……七十載滄桑巨變,中國石油在166萬多平方公里的邊疆大地建成了三大油氣田、三大煉油化工基地,以及西部最大的油氣儲備基地和工程技術服務保障基地。十余家駐疆企業不僅在此踐行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誓言,也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大國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油氣為脈 賦能高質量發展

穩定的油氣供應,是新疆工業發展的“生命線”,更是保障民生福祉、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要支撐。

從克拉瑪依一號井喜噴工業油流,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誕生算起,七十年來,中國石油持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助力新疆成為祖國西部升騰的能源新高地。2024年,新疆油氣産量當量達6664萬噸,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其中,中國石油貢獻佔比達80%以上。

當前,以頁巖油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已成為國家增儲上産的重要接替資源,同時也成為保障國內原油産量穩定的重要砝碼。

在中國石油新疆油田,頁巖油已成為克拉瑪依石油人增儲上産的希望。截至9月25日,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範區——中國石油新疆吉木薩爾頁巖油累計産量突破500萬噸,標誌着我國對頁巖油的開發從技術探索邁向穩定産出階段,為我國非常規資源高效開發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路徑和管理經驗。

70年來,在疆石油人不僅持續推動石油勘探開發技術迭代升級,鑽井深度也早已突破傳統地質理論的油氣“死亡線”。

在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中國深度”再度定義“地下之極”。今年初,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完鑽,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數據顯示,近年來,塔裏木油田累計完鑽8000米以深井佔全國50%以上,探明的超深層油氣儲量佔全國的3/4,超深油氣年産量達2047萬噸,成為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生産基地。

在新疆,許多城市都是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從投身油氣開發的那一刻起,中國石油駐疆企業便堅持用好油氣資源,通過發展油氣産業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路通油暢,業興民富。在沉寂千年的塔克拉瑪幹,在疆石油人為了加快盆地油氣開發,促進南疆經濟發展,硬是闖進茫茫大漠,辟出一條沙漠公路,從此“死亡之海”成為“希望之海”。建成通車的30年間,沙漠公路已不僅是穿越“死亡之海”的便捷之路,更蝶變為向“綠”而行的生態之路。2022年,塔裏木油田對公路沿線86口依賴柴油機發電的水源井進行光伏發電改造,推動生態防護林抽水灌溉實現“油改電”零碳排放。

從塔裏木盆地開採的天然氣,沿着綿延4200多公里的鋼鐵管道一路東行,當它點亮上海外灘璀璨燈火時,這條橫跨東西的能源動脈,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近5億人的日常生活。2002年,作為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的西氣東輸工程啟動建設,中國石油在新疆率先建成克拉2等大型氣田,讓新疆的“福氣”跨越千山萬水,輸送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截至目前,包括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在內的西氣東輸工程管道系統供氣範圍覆蓋全國28個省區市,惠及400多個城市。

為支援新疆農業發展,提供優質化肥,中國石油傾力打造的南疆新型工業化名片——塔裏木油田大化肥項目於2010年成功投産。自此,實現了新疆區域優勢資源轉換,延伸了石油石化工業發展産業鏈,為當地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天山南北,戈壁大漠,中國石油千余座油氣站點覆蓋166萬多平方公里國土。它們不僅是能源補給站,也是守護民生的“溫暖驛站”,更是應急救援的“平安小屋”。在位於G314國道964公里處的溫宿佳木加油站,站經理王東風每天都會為過往司機提供熱水、維修工具。“去年冬天,一位貨車司機的車在距加油站不遠的鄉道上因故障而拋錨,我們冒着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開車50公里送去零件,幫他修好了車。”這樣的故事,在新疆的中國石油站點每天都在發生。數據顯示,中國石油在疆加油(氣)站達1000余座,累計為新疆供應成品油超1億余噸、天然氣超10億立方米,保障了新疆60%以上的社會表觀消費量。

隨着新疆現代化建設加快,各族群眾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

1995年以來,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已將“藍金”送入全疆14個地州市,年供氣量持續保持疆內市場佔比達86%以上。“以前做飯要燒煤,又臟又累,現在用天然氣,廚房乾淨了,取暖也更方便了。”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第七房管區6號樓居民艾尼瓦爾·阿布來提説。十餘年間,中國石油在疆天然氣供應約可替代標煤2.58億噸,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96億噸,為新疆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企地融合 蹚出特色幫扶路

在發展油氣産業輻射周邊經濟,實現企地共贏的同時,中國石油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優勢,在戈壁大漠書寫振興發展的“石油答卷”。

早在1988年,中國石油便按照當時的國務院部署,陸續在新疆幫扶8個定點扶貧縣。扶貧戰場之廣,涉及民族之多,前所未有。

除位於北疆的6個中國石油定點扶貧縣外,10余家駐疆企業積極響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號召,盡銳出戰,2014年在全疆廣泛開展“訪惠聚”行動,扶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北疆,中國石油幫扶産業項目遍地開花。

位於天山東麓的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氣候冷涼,適宜菌類生長。隨着市場對菌類産品需求量的增加,原有的作坊式生産規模小、功能落後,嚴重影響了海子沿鄉食用菌種植基地菌類産量及質量。2024年,中國石油投入幫扶資金1080萬元,實施巴裏坤食用菌種植基地提升改造及配套設施項目。新建的廠房讓菌棒在無菌環境下標準化生産,每一個菌棒都百分百發菌、百分百齣菇,極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和生産效率。海子沿鄉黨委副書記楊玉波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公斤香菇12元的批發價計算,每個大棚一茬可增收3.5萬元左右。

1994年,中國石油開始對口幫扶尼勒克縣。31年來,石油人深深扎根尼勒克縣,緊緊圍繞“産業、民生、醫療、智力”四個維度,累計投入超1.7億元資金,援建50余個項目,援派12批次19名挂職幹部,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出了一條“種養+銷旅”一體化發展道路,將石油精神“深耕”成沃土上一茬茬破土的“新綠”。

在南疆,中國石油産業幫扶打造了一批“明星産品”。

澤普縣的核桃、於田縣的玫瑰花、莎車縣的巴旦木……在産業幫扶的推動下,曾經一度落後的邊遠縣城紛紛亮出了新名片。與此同時,中國石油不斷聯通産業鏈,利用網點優勢幫助村民開拓市場,解除了銷路不暢的後顧之憂。

“以前我們種的核桃、紅棗豐收了,卻愁着沒銷路、沒加工渠道,一年到頭賺的錢剛夠買馕。”澤普縣波斯喀木鄉庫其村村民買買提·托合提買談及過去的困境,語氣裏滿是無奈,“現如今,我們的農産品已入駐崑崙好客供應鏈,進入全國多地加油站便利店,再也不用為賣不出去而發愁。”

2024年,中國石油積極協調組織澤普縣新澤糧油、景旭薯粉等6家企業,攜帶從農民手中收購並加工的凍幹冬棗、核桃油、紅薯粉條等46種特色農産品參加中國石油崑崙好客第四屆購物節,一舉打響了澤普農産品的名氣,讓農民曾經的“增收難題”變成了如今的“致富底氣”。

通過培訓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幫扶方式。

“援疆不僅要援物資、援技術,更要援觀念。”塔裏木油田駐星光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萬紅心道出了新疆幫扶戰線石油人的心聲。在庫車市牙哈鎮阿克布亞村、星光村,石油人創新“技能培訓+崗位推薦”模式,幫助當地村民轉變“在家務農”的傳統觀念,每年幫助超300名村民實現外出就業。數據顯示,自塔裏木油田派遣駐村工作隊以來,已幫助數以千計的村民實現穩定就業,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當地的經濟優勢、發展勝勢。

傾情為民尋富路,天山南北沐春風。“十四五”以來,中國石油駐疆企業累計投入幫扶捐贈援建資金超4億元,實施援建項目560余個,帶動超6萬餘名群眾增收。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中國石油始終以“造血式”幫扶激活新疆發展動能,讓天山南北的特色産業“活”起來,讓各族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雙新”助力 站上“新”高地

天山南北,巨翼旋動;大漠戈壁,光伏如陣。

隨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興起,新疆作為全國能源大區,昔日的荒涼之地如今正源源不斷地産出“綠色”能源。作為新疆“雙新”産業的首批建設者之一,中國石油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為促進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區域産業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

——科技賦能,開啟綠色生産新篇章。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的火8井單井站緊鄰國家4A級景區——火焰山。步入井場,映入眼簾的不再是密密麻麻的傳統供電線路,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整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光伏板。

這些光伏板如同一個個能量收集器,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井場的平穩生産提供動力。據吐魯番採油管理區神泉採油中心主任萬禮鵬介紹,火8井零碳井場目前已安裝110千伏光伏板,一天平均發電約180千瓦時,實現了光伏綠電零碳採油。從環保角度來看,光伏發電過程中幾乎“零排放”,有效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保護吐魯番地區的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早在2022年,新疆油田邊探井就已成功應用“智能間抽+離網式光伏發電”技術,實現了新能源供電與智能化採油技術成功結合。如今,在優化光伏裝機功率和光儲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動態調整使得井場光儲系統的投資成本大幅降低。這一先導試驗的突破不僅為抽油機零碳採油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還為邊探井的提産提效提供了新的低成本且環保的技術路徑。

——轉型升級,打造新質生産力發展樣板。

吃“粗糧”,産“精品”,以美麗石化建設助力美麗新疆建設。“作為中國石油駐疆央企,獨山子石化塔裏木二期乙烯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加工275.5萬噸油氣原料,産出超200萬噸高端聚烯烴産品,相當於為新疆高端化工産業鏈注入核心動能,帶動下游包裝、農業等産業集群發展。”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副總經理李冀在建設現場説道。作為中國石油推動新疆石化産業升級的標杆工程,獨山子石化塔裏木二期乙烯項目建成後,將實現裂解爐煙氣二氧化碳與污水近零排放。

綠電直連,為在疆企業開通“綠電專線”,實現環保和經濟雙贏。塔裏木油田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綠電直連”的號召,聯合國家電網、獨山子石化等企業,從環保、技術、經濟等多個維度開展上庫高新區低碳轉型130萬千瓦光伏項目(簡稱上庫項目)部署,以此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更好地滿足在疆企業綠色用能需求。

數據顯示,上庫項目自今年1月並網發電以來,累計生産綠電突破3.6億千瓦時,運行高效穩定。配套的13萬千瓦/26萬千瓦時超大型儲能系統,也能很大程度上解決光伏發電的波動性難題,有效改善用能結構,助力新疆地區綠色生産和低碳轉型。

寶石花綻七十載,天山腳下譜新篇。七十年來,中國石油與新疆同呼吸、共成長,以能源之力賦能發展,以幫扶之情溫暖民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石油將繼續扛牢“三大責任”,持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深化企地融合,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為新疆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更多石油力量,與新疆各族群眾攜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張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