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現已正式寫入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意味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核電將承載重要使命。“十四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核電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核電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核電安全運行業績穩居世界前列。我國核電在規劃、選址、設計、建設、運行、退役等環節全面落實最高安全標準和最嚴安全要求。我國核電機組保持良好安全紀錄,未發生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手冊1級及以上運行事件/事故,未對公眾和環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核電機組運行指標綜合指數平均值為97.61分,滿分機組數量為36&,均居世界第一。770項單項指標中,94.03%處於世界中值以上,83.64%達到優秀值,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平。
核電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期間,新核準建設核電機組46&、新增裝機5450萬千瓦,運行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增長約30%。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在運和核準在建核電機組共112&,裝機容量1.25億千瓦,成為世界第一核電大國。其中,在運58&、裝機6091萬千瓦,核準在建54&、裝機6446萬千瓦。此外,山東海陽、浙江秦山、遼寧紅沿河等核電廠實現熱電聯供,供暖總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米,惠及周邊40萬居民。江蘇田灣核電廠實現核能工業供汽,每年可為周邊石化産業園區供汽480萬噸。
核電技術邁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十四五”期間,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自主品牌技術示範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4&華龍一號三代壓水堆機組全面建成投産,華龍一號技術實現批量化建設。山東石島灣“國和一號”示範工程1號機組投入商運、2號機組實現並網發電,已具備進一步推廣應用條件。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建成投運,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技術商業示範電站。海南昌江多用途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建設順利實施,計劃於2026年投入運行。快堆、熔鹽堆等新一代核能系統研發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核電裝備産業實現自主可控。以哈電集團、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中國一重、中國二重等為代表的大型核電裝備企業研發製造能力快速提升,形成每年10&(套)核電主設備加工製造能力,打造出一條規模大、門類全、水平高、能力強的核電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引領我國裝備製造業由中低端向高端躍進。核電裝備材料自主化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新建項目國産化率達到90%以上。核電建設施工能力全球領先,具備同時建設40&以上核電機組的能力。核電建設有效帶動上下游産業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
核電上下游協調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建立了國內生産、海外開發、國際貿易等多措並舉的天然鈾供應保障體系,有力保障了我國核電規模化發展的“糧食”安全。天然鈾海外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建成非洲、中亞等海外鈾礦基地。建成與核電發展協調匹配的鈾純化轉化、鈾濃縮、燃料組件生産能力。核電乏燃料、核廢物安全管理等工作有序推進。
此外,核電法規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先進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項目表(2023年版)》頒佈實施,強化標準對産業創新的支撐。發布《核電工程定額管理暫行辦法》《核電廠核島工程預算定額(2025年版)》,進一步加強了核電工程定額管理,規範核電建設市場秩序,保障核電工程質量。
核電發展面臨新形勢新要求
從國際看,全球核電正在進入新一輪增長期。特別是近年來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低碳轉型,疊加俄烏衝突引發各國對能源供應安全的擔憂,核電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能源戰略的現實選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連續第四年上調核電未來發展預測值。美國等31個國家簽署《三倍核能宣言》,承諾到2050年將核電裝機容量提升至2020年的三倍。近期,美特朗普政府進一步推高核電發展規模預期,計劃將核電裝機從目前約1億千瓦提升至2050年4億千瓦。法國通過了加速核電發展法案的草案,俄羅斯計劃到2028年新建270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此前棄核限核國家近期也調整政策,積極支持核電發展。
從國內看,核電在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戰略價值愈加凸顯。一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核電能量密度高、穩定可控,一次裝料可連續穩定運行18個月,適合承擔電力基荷,有利於改善能源與負荷分佈的空間結構,形成更為安全的電網結構。二是促進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2024年,全國核電發電量4469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4.5%,相當於等效減少標準煤消耗約1.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7億噸,在保障能源電力保供的同時,發揮了顯著的生態環保效益。三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核電作為大國重器,是高精尖技術密集的戰略性産業,對夯實製造業基礎、建設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四是穩投資促增長的重要舉措。每兩台核電機組投資約400億元,對材料、機電、冶金、礦冶、建築等關聯産業具有顯著帶動效應,建設高峰期可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
奮力開啟核電從大到強的新篇章
始終確保核電安全萬無一失。要進一步提高對核電安全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始終貫徹安全第一方針,堅持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發展核電,堅持最嚴標準規劃審批、最高質量工程建設、最嚴要求運行管理、最嚴措施強化監督,確保核電安全絕無一失。持續強化核電安全質量管理,提升核電安全監管能力水平,進一步完善核應急、核安保預案體系。
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建設。保持穩定建設節奏和合理布局,加強廠址資源儲備和保護,統籌考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源結構調整、廠址建設條件、生態資源安全、水資源保障等因素,成熟一個、啟動一個。重點推動在沿海靠近電力負荷中心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環渤海等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地區布局。
大力推進核電科技創新。持續推進三代壓水堆技術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升安全性、經濟性,提高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中的競爭力。加強核電前沿技術及應用基礎研究,為核電創新發展提供源動力。大力推進小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核能系統研發,聚焦重點堆型加快技術攻關與驗證,適時啟動示範工程建設,打造面向未來的核電新質生産力。積極探索可控核聚變前沿技術,近期錨定“點火”目標着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堆等大科學工程,做好未來技術儲備。
積極穩妥推動核電國際合作。深入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履行相關國際義務,創新合作模式,依託政府間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鞏固拓展與相關國家的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充分發揮核電“走出去”統籌協調機製作用,規範企業境外投資行為,防止無序競爭。(中國核電發展中心主任 茍峰)(國家能源局綜合司 中能傳媒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