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脊梁托起文化之翼,建造匠心鑄就詩畫遠方。從冶金重器到文旅旗艦,中國中冶以七十餘年工程積澱為基,快速把冶金工業領域對水電氣的工業建設技術優勢向文旅産業延展,並以主題公園研究院、康養産業研究院等專業化&&為依託進行創造性轉化,形成涵蓋主題公園、游樂設備、工業遺存改造、古鎮古建、景區配套、檢測檢驗等業態的文旅産業全産業鏈布局,譜寫出“詩與遠方”的時代長卷。在主題公園的奇幻穹頂下,工業遺存的紅磚墻上,古鎮街巷的青石板間,景區配套的智慧網絡中,處處躍動着中冶人的創新基因。
上海寶冶北京環球影城變形金剛園區場景
中國一冶黃石大冶湖奧體公園續建項目
主題公園:從創意設計到全周期運維的“中冶方案”
作為全球主題公園建設領域的領軍者,中國中冶依託國內唯一主題公園專業設計院及全流程總承包資質,構建起覆蓋“創意設計-工程建造-技術研發-裝備製造-智慧運維”的全産業鏈競爭體系。憑藉新加坡環球影城、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淮安西游樂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等10余個國際標杆項目的鍛造經驗,中國中冶創新性地將冶金基因嫁接文旅血脈,為全球主題公園開發提供涵蓋戰略諮詢、技術賦能、標準輸出的全維度解決方案,標誌着中國文旅産業正式邁入“系統集成+創新驅動”的新發展階段。
以系統集成打造主題公園産業革新範式。作為首批投身主題公園建設的國有企業,中冶建研院先後參與了新加坡環球影城、上海迪士尼樂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淮安西游文化樂園、北京環球影城、中國古動物館等十余個頂尖級主題公園項目,形成了涵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裝備製造、材料研發生産、音視頻集成、運營等獨特的全産業鏈系統集成能力。其中,在北京環球影城項目,中冶建研院全面參與全部六個標段、七大主題園區的建設,涵蓋概念設計落地及施工圖設計、施工總承包、工程監理、檢測檢驗、專項工程和技術服務、特種設備安裝、音視頻系統集成、網絡系統集成、主題包裝及景觀材料供應等多個環節,充分展現主題公園建設領軍企業的硬核實力。在淮安西游樂園項目,中冶建研院承攬了從概念設計深化、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到工程總承包等工作,這是國內企業首次深度介入中國第一座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大型綜合主題樂園創意設計和建設工作,成為國內首個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具有自主IP産權的主題公園,標誌着中國企業具備大型主題公園全流程自主建設能力,讓中國文化主題公園完成從“0”到“1”的跨越。
以創新驅動引領主題公園智能建造趨勢。作為國內主題樂園建設領域的“王牌軍”,上海寶冶始終站在國際主題樂園建設前沿,用BIM設計服務創意落地,從上海迪士尼到北京環球影城,再到上海樂高樂園,持續打造主題公園新標杆。上海寶冶承建的北京環球影城變形金剛主題景區是全球首個以變形金剛為IP特別打造的景區,建築外觀設計充滿未來感,主題IP元素屬首創、主題立面超複雜、鋪裝種類超多、游樂設施超集中、景觀工藝超豐富的區域,置身其中感受新穎獨特、嘆為觀止的酷炫效果。在難度高且沒有先例可循的背景下,採用BIM正向深化設計,利用模型協調不斷優化管線布局,實現從設計、採購到施工的一體化全工序、全專業BIM技術應用,並在演藝游藝系統和室內主題包裝上取得新突破,創新採用主題飾面雕刻上色施工技術、演藝游藝電氣系統EPC、室內主題包裝設計EPC等多項首創技術,讓智能建築與科技藝術完美結合,一舉囊括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獎項(國家優質工程金獎、魯班獎、詹天佑獎)“大滿貫”。
此外,中冶天工、上海寶冶分別在深圳與上海打造躋身全球超大規模樂高樂園行列的主題公園,通過研發大型主題樂園複雜場景和道具設施建造技術,突破技術壁壘,實現大尺寸倣真積木塊全過程高效精準建造,解決異形高大主題積木塊施工安裝技術難題,建立主題外包裝全套施工技術體系,用積木魔法讓童話王國想象變成現實,進一步強化珠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業領軍地位。
中冶建研院淮安西游樂園項目
上海寶冶上海樂高樂園項目
游樂設備:自主創新國産替代突破行業天花板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大型游樂設施雙A級資質的央企品牌,中國中冶具備各類游樂項目的創意規劃、設計研發、製造生産及安裝施工等全産業鏈服務實力,並通過技術驅動與市場協同,將自主研發的設備裝備與EPC總承包業務深度綁定,形成從冶金裝備延伸拓展市政、文旅等領域協同多點開花的戰略格局,在多個産業賽道加速奔跑,實現建造、製造與智造跨界輸出。伴隨國內游樂行業一路走來,中國中冶已研發生産20余種大中型游樂設備、150余&過山車、30余&摩天輪,設計建設240余條客貨運索道,獲得國內外客戶廣泛讚譽。
自主研發游樂裝備突破極限挑戰。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從事大型游藝裝備研發、設計、製造的國有企業,中冶設備院構建“研發-設計-製造-安裝-運維-産學研用”全産業鏈服務體系,先後打造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最高“108米框架鞦韆”、世界首創十一環過山車、國內軌道最長與速度最快的“懸崖過山車”、國內首&國産大型過山車、國內首&室內高速過山車等系列創新産品,累計交付大型游樂設備200余&套,産品遠銷海外市場,重新定義高端游樂設備的新標準。其中,“108米框架鞦韆”是自主研發的大型無動力類游樂設施,由100米高的拱形塔和108米高的提升發射塔等組成,以盪鞦千的形式往復擺動,最大運行速度達130km/h。該設備攻克人體運動軌跡模擬、設備結構強度、飛行方向控制、載人拖動提升等多項技術難題,具備安全性高、體驗刺激的性能優勢,主要技術參數、性能指標優於國內外同類産品,榮獲授權專利10項;以“世界最高框架鞦韆”稱號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入選“2024年全國文化和旅游裝備技術提升優秀案例”等案例。
創新索道技術鏈結智慧天路。作為國內最早設立架空索道設計專業的單位,中國恩菲索道業務伊始於1953年,立足礦冶輻射文旅,形成以高端諮詢為基礎、裝備製造為抓手的一體化服務業務,産品遍佈三山五嶽等名山大川,設計建設了30余條貨運索道、200余條客運索道,榮獲29項省部級獎項,擁有20余項技術專利,具備索道和纜車項目工程諮詢、方案規劃、技術諮詢、工程設計、設備成套供貨、工程總承包的全産業鏈服務能力,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七十餘年積澱,中國恩菲積極推動相關標準制定,承擔我國索道行業規範的主要發起、編制任務,並在索道領域打造諸多突破性探索性項目:遼寧鐵嶺微波站客運索道開創我國載人索道先河;山東泰山中天門客運索道成為我國旅游區第一條現代化大型客運索道;在三百米絕壁上鑿洞建站,華山西峰客運索道改寫“自古華山一條路”歷史;四川漢源古路村客運索道一舉解決山區交通難題,帶動鄉村脫貧致富;黃山東海雲谷索道成功打造索道旅游綜合體概念,黃山玉屏智慧索道搭載智慧索道設備及應用軟體,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
中冶天工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提升改造項目前後對比
工業遺存改造:“銹帶”蝶變“秀場”的城市更新示範
在當今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的宏大敘事中,中國中冶以其獨特的理念和實踐,通過實施修舊如舊、利舊煥新、文化植入“三位一體”綜合策略,成功開闢一條將工業遺産轉化為城市文化IP的新路徑,既有對歷史沉澱的敬畏與守護,也有對未來發展的探索與期待,更賦予新的時代意義和文化價值,充分體現當代城市建設者對於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的深刻理解與獨到見解。
改造遺存舊址實現華麗蛻變。中冶天工秉承匠心精神,擔當城市更新行動的參與者、實施者,突出在倣古、遺址改造、特色主題建築方面專業技術優勢,憑藉從規劃設計、投融資、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的全産業鏈服務能力,延續歷史文脈,激發城市活力。在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提升改造項目中,中冶天工融合工業時代特徵與非遺活態特色,一方面,對“症”下藥切實保證建築的安全性、綠色性,根據建築保留的結構、墻體等不同結構形式與受力要求,制定加固措施;使用氟碳金屬清漆對老管道設備層疊噴塗,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遵守“有用勿棄,變廢為寶”原則,置換處理湖底淤泥,大幅降低施工難度,維持水系底部良好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匠心利舊再綻芳華,廠區庫房被改造為會展中心、非遺記憶館等時尚潮流的網紅打卡地,將原水汽車間各環節系統改造為寓教於樂的工業探險樂園,並增設觀光廊道,身處其中感受多維度、沉浸式的工業生産體驗,讓舊工業風自由切換成藝術風。
升級工業遺存激活空間動能。中國二十冶以工業遺存為基底、産業升級為引擎、文旅融合為紐帶,構建覆蓋保護、開發、運營的全産業鏈思維模式,通過技術創新守護文化根脈、業態重組激活空間動能,最大程度保留與再造工業遺存轉型的核心價值,實現工業精神與城市未來的共生共榮。在天津月牙河畔,始建於1951年中國機床“十八羅漢”老廠區——天津第一機床總廠的翻舊如新,是中國二十冶全産業鏈創新激活工業遺存的生動縮影。通過遺存活化創新,採用高延性混凝土噴塗技術加固老墻體,保留紅磚廠房、蘇聯專家樓等核心建築肌理,將舊車間轉化為博物館、咖啡館等時尚打卡地,讓機械美學成為文旅核心吸引力;通過業態多元融合,布局智能科技産業園,多家企業入駐形成文商旅集群,通過展覽、文體、藝術等活動鏈結工業科普與時尚消費;通過數字賦能升級,以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沉浸式體驗場景,推動工業遺存與數字文旅融合,為傳統空間注入新質生産力,成為天津城市更新“一號工程”。
此外,中國一冶走“老工業區生態化”路線,對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全長1700米的恩施街進行重構,整治沿線樓宇外立面、重塑綠地植被、增加工業雕塑、道路重新鋪裝,採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拆出的老紅磚、武鋼的鋼鐵、廢棄的機器零件實現“就地重生”,將空間的品質感與早期的工業建築美學及青山綠水紅鋼城&&在一起,保留鋼城特有的工業記憶,還原最本味的青山,成為武漢頂流網紅美食街。
中冶天工紅河州全域旅游綜合體建設項目
中國五冶內江隆昌雲頂鎮傳統村落項目
文旅融合:文化IP與科技體驗深度耦合
中國中冶深度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與文化強國戰略,以匠心與創新助力城市更新與文旅發展,聚焦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精心雕琢了一批兼具生態涵養之美、文化傳承之韻、休閒體驗之樂、科技智慧之光與數字服務之治於一體的城市地標、高品質景區配套、特色小鎮等,為城市注入持久活力與獨特魅力。
升級景區配套設施,微更新撬動大流量。以“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最大化”理念為引領,中國一冶通過微創生態與人性化建設的協調統一,打造一系列集生態性、功能性、實用性於一身的頂流文化IP和形象窗口項目,為市民提供“開門見綠、出門見景”的好去處。其中,在黃石大冶湖奧體公園續建項目,以2軸5片7組團布局凸顯“繁花”特色。在2025年首屆櫻花游園會期間,1公里長的櫻花大道陽光櫻盛放如雲,中庭萬餘平方米的大草坪成為露營天堂,打造櫻花盛宴IP,僅半日吸引3萬餘人游玩,成為展現黃石生態宜居形象重要窗口。以文化符號、環境意境構築建築整體造型,中冶天工將地域文化精髓融入現代建築肌理,在雲南省紅河州全域旅游綜合體建設項目中,融合“元陽哈尼梯田”“蒙自過橋米線”等紅河州特色元素,打造雲上系列五大功能板塊,建設集旅游服務、智慧管理、商業體驗於一體的城市新地標與文旅樞紐,為紅河州繪就一幅詩意棲居的幸福實景畫卷。以優化景區配套、提升游覽體驗,中冶交通在四川遂寧蓬溪縣城區數字市政建設項目(一期)的萬峰山-赤城湖片區道路項目中,新建特色建築雲州碼頭作為親水觀景點,應用預製鋼箱梁技術,打造環湖水上觀光樞紐,為游客提供水陸聯動綜合性旅游體驗。
發掘特色小鎮新生機,匠心融入文化元素。中國五冶秉持“嚴苛態度、超高標準”原則,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和全産業鏈服務優勢,為特色小鎮與古建保護量體裁衣,打造多個特色小鎮古鎮的標杆示範項目,使其成為廣受好評的打卡點。如,在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四批)——四川內江隆昌雲頂鎮傳統村落建設項目,採用低空智能測繪等數字化技術,採集古寨建築三維信息,結合古建修繕工藝,保留古城古寨歷史風韻,並融入現代元素,提升實用性和觀賞性,為古鎮引流;在四川最大規模地面文物遷建項目——宜賓屏山馬湖府古城遷建項目,採用構件編號拆解、異地材料復建方式,確保重點文物形制、工藝、材料原真性,讓古城在金沙江畔書樓鎮重生。中冶天工為留住古街記憶的載體和歷史文化的根脈,在景德鎮古街項目中,一方面避免運動式改造,融合老街傳統肌理與建築空間特徵,與具有歷史特徵的青磚、木構、院墻等元素相結合,復現明清瓷業鼎盛時期的市井場景;另一方面採用輕結構建造新建築,以新材料新構造突出時代感,新舊和諧共生。
檢驗檢測古建築修復,築牢文化遺産安全基石。中冶建研院中冶檢測文史建築部以文物與歷史建築預防性保護為核心使命,憑藉雄厚科研實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主持參與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等重大項目,編制3項國家標準及20余項行業、地方與團體標準,擁有20項相關專利,發表15篇SCI/核心論文,出版多部專著,為專業領域提供系統技術指導和理論支持。在故宮博物院寧壽宮花園掇山疊石假山安全性鑒定評估項目,作為全國首次對掇山疊石開展安全鑒定的團隊,通過細緻勘察與科學評估,準確判斷假山安全狀況,為複雜遺産的保護修繕提供關鍵支撐。在西藏羅布林卡世界遺産地動態監測預警工程,成功搭建動態監測系統,對建築結構、環境因素等實時監測預警,為遺産地長期保護提供支持。在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建築物安全檢測項目,通過對重要建築的全面檢測與長期監測,實時掌握結構變化與環境影響,為建築穩固安全完整提供科學保障。在科研成果推動下,在故宮博物院堆秀山結構安全性評估、山西古代廊橋結構安全檢測鑒定等多個項目運用自主研發檢測技術,實現技術創新。中冶建研院還將檢驗檢測經驗成功推向世界,贏得同行高度認可。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建造共遠方。從長江之畔到紅河之源,從鋼鐵熔爐到童話王國,中國中冶以全産業鏈優勢為筆,以科技創新為墨,將冷技術轉化為暖體驗,將舊空間升級為新場景,在中華大地上繪就文旅融合的壯美畫卷,更將中國智慧注入文旅發展的新紀元,為全球文旅産業提供兼具工程高度、文化厚度、科技亮度、發展廣度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