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務玉溪市污水處理廠:以綠色低碳實踐 樹行業標杆典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8 11:31:06
來源:新華網

北控水務玉溪市污水處理廠:以綠色低碳實踐 樹行業標杆典範

字體:

在國家“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污水處理行業正從“達標排放”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其中,國家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杆廠—北控水務玉溪市污水處理廠就是代表之一,這座服務玉溪市中心城區約28萬人口、日處理能力達10萬噸的現代化污水處理廠,以其在節能降耗、資源循環、低碳運營等方面的卓越實踐,成為西南地區污水處理領域綠色發展的生動樣本。

硬核實力:以技術創新築牢綠色基底

走進玉溪市污水處理廠,半地下式的廠區布局與周邊生態環境巧妙融合,聽不到轟鳴的噪音,聞不到刺鼻的異味——這是污水處理廠給人的第一印象。

作為雲南省評定的I級污水廠,其核心競爭力源於一套“硬核”技術體系。採用改良型A²/O生化處理工藝,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出水達標率100%。

更令人矚目的是其污染物去除效能:COD、BOD5、氨氮、TP去除率常年保持90%以上,總氮去除率超過75%。僅2023年,就削減COD約8000噸、BOD5約4800噸、TN約950噸、TP約150噸,相當於為玉溪河流減少了近萬噸污染物負荷,有力守護了下游水生態安全。“低碳”理念深度融入處理全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設備的迭代升級與工藝的持續優化,降耗減碳成效得到顯著放大,每年實現碳減排2319噸,這一數字相當於13萬棵樹木的年固碳量,生動展現了在低碳運營道路上所取得的紮實進展與突出成果。

循環密碼:讓污水“變廢為寶”的生態智慧

“污水處理不是終點,而是資源循環的起點。”這是玉溪市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理念。在這裡,每一滴水、每一克污泥都被賦予了二次生命。

在再生水利用車間,處理達標的尾水經二氧化氯消毒後,通過17公里的供水管網,輸送至玉溪新興鋼鐵、太標集團等企業作為工業用水,也成為市政綠化、道路保潔的“生力軍”。到2026年,玉溪再生水利用率將從35.54%提升至46%,這座城市的“第二水源”將更加強勁。廠界環境的精細化管理同樣可圈可點。噪聲監測顯示,晝間最高57.4dB(A)、夜間48dB(A),優於工業廠界噪聲限值;臭氣濃度始終低於10(無量綱),氨氣、硫化氫等污染物濃度遠低於國家標準。

示範效應:從行業標杆到社會課堂

作為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授牌的“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以及“雲南省生態教育基地”,玉溪市污水處理廠的價值早已超越污水處理本身。

廠區裏,時常能看到戴着安全帽的參觀者:聶耳小學的學生們盯着水流過格柵的過程,驚嘆“污水原來這麼臟”;玉溪師範學院的實習生在中控室記錄數據,將課本知識與實操結合;社區居民跟着講解員了解再生水去向,感慨“節水太重要了”。

近三年廠區累計接待近2000人次在這裡種下“環保種子”。校企合作更讓技術創新有了源頭活水。與玉溪師範學院、昆明理工大學共建實習基地,既為高校提供了實踐&&,也為水廠注入了科研力量。“學生帶來的新思路,幫助我們優化了曝氣工藝參數,進一步降低了能耗。”工作人員説。

未來藍圖:光伏賦能低碳新賽道站

在新起點,玉溪市污水處理廠的綠色征程仍在延伸。廠區上方,一項2000kWp的光伏發電項目正在推進——3448塊單晶硅組件將覆蓋生化池、沉澱池屋頂,預計年發電量256萬kWh,可滿足廠區約20%的用電需求,年減碳1450噸、節約標煤783噸。“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將讓污水處理廠從“用電大戶”變身“産電能手”。

按照《玉溪市推進再生水利用實施方案(2024—2026)》,未來三年,廠區將配合城市新建279公里再生水輸配管網,新增187個取水口,讓更多企業、農田、景觀用上“循環水”。同時,通過工藝優化、碳足跡追蹤等措施,力爭將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向“低碳運行一級評價”發起衝擊。

從污水凈化到資源循環,從節能降耗到低碳轉型,玉溪市污水處理廠以“標杆”之姿,詮釋着污水處理廠的多重角色——它是水生態的守護者,是資源循環的樞紐,是低碳技術的試驗田,更是生態文明的傳播者。這份“綠色答卷”,不僅書寫着玉溪的生態擔當,更為全國污水處理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糾錯】 【責任編輯:石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