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條通向生命安全的標準化巷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1 16:31:46
來源:新華網

建一條通向生命安全的標準化巷道

字體:

在祖國西北邊陲國神和豐煤電公司沙吉海煤礦一天比一天熱鬧了起來,這座地處戈壁深處、交通閉塞的國家一級安全生産標準化煤礦近一年來成為新疆能源領域有名的“打卡地”。

提及沙吉海煤礦安全文化體系建設歷程,就不得不從第一條標準化巷道B1003E08運輸順槽説起。該巷道現在已建設成為了享譽新疆內外、遠超國家標準的安全標準化巷道,同行企業不遠千里爭相到這條“明星巷道”學習取經,各級政府部門接連下井考察調研。然而,在短短1年之前,這裡還是一條相比內地煤礦有一定差距的井下巷道。坑洼不平的煤壁、凸凹不平的路面、標準不一的牌板......面對亟需提升管理的生産現狀,該礦領導班子不謀而合提出了以標準化建設破局的想法。

可是,部分幹部職工難以改變習慣、思想上不認同,推行起來困難重重。

面對阻力,沙吉海煤礦礦長劉玉良沒有強行推進,而是深入調研、尋找突破口。既然全面推推不動,那就先局部推。他思來想去,決定走迂迴路線,找到掘進隊隊長侯國靜、安環部主任宋斌推心置腹,剖析利弊,“標準化建設絕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條保障每位礦工安全的‘生命通道’,這是對大家都好的事情,咱們先克服困難,集中力量搞個試點,打個樣。”

説幹就幹,該礦組建了標準化管理辦公室,首先從認知層面入手。抽調綜掘區隊主要負責人赴神東煤炭等標準化礦井參觀,學習標準化管理理念。遵循“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從細微之處着手,在支護參數、管線吊挂、巷道成型、材料碼放、牌板懸挂、反光標識等基礎工作上“做文章”,在掘進工作面創新推行“九條線”管理模式,在綜採工作面推行“定置化”管理,實現物歸其位。

經過6個月的打磨攻堅,B1003E08巷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面乾淨平整,煤壁筆直一望到底,照明充足,纜線吊挂整齊,標識風格統一清晰醒目,甚至還有綠植在地底煤海中煥發勃勃生機。

儘管起步艱難,但終歸是見到了成效。該礦趁熱打鐵,組織全體職工分批參觀學習,並對參與標準化建設的區隊、班組和表現突出的個人給予榮譽和獎勵。

看著先行先試的同事拿着獎勵在這麼好環境裏工作,大家心裏漸漸活泛了。眼見時機已到,領導班子決定放開手腳在全礦推行標準化建設。

打造整潔、亮化的作業環境只是最基礎的一步,更重要的是改變職工的思想,規範職工的行為。該礦循序漸進,從機制入手,施行領導班子成員及科室管理人員包保區隊制度,礦領導班子帶頭深入區隊,職能部門人員積極跟進,進行安全宣講,引導廣大職工上標準崗、幹標準活、做安全人。

“現在,各個作業面都按標準幹活,實現了動態達標和‘四個一樣’,誰安排都一樣、誰幹都一樣、什麼時候幹都一樣,在哪幹都一樣。”副礦長豆浩介紹道。

該礦同步還制定實施了安全生産標準化管理體系績效考評辦法,通過正負雙向激勵徹底激發了大家的幹勁,鉚足了力氣要在各自領域打造精品工程。

“監測、通信、信號電纜捆紮成束、不交叉,每隔0.3米用扎帶捆紮,扎帶接頭正對煤壁……只要按照礦上制定的纜線吊挂標準作業,我們就能一次達標。”作業現場,綜採隊電工班長牛海磊提醒大家。

牛海磊決定帶領班組參加礦上的“標準化建設示範區”創建活動,獎金豐厚不説,更重要的是不能在區隊落了下風,否則面子上挂不住。這項活動勾出了大家的勝負欲,截至目前已兌現獎勵超56萬元,完成77項標準化項目提升建設,精品掘進頭、精品採煤面、精品硐室和精品運輸巷道越來越多,礦井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我們以紅綠反光標識構建起‘紅進綠出’空間語言應急體系,現在,職工在井下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綠色指示標誌,只要跟着綠色標誌走,就能以最快速度到達安全區域。”劉玉良自豪地介紹,回歸本源,最讓這位從業二十餘年的老礦長挂心的,還是每一位職工的生命安全。

從標準變成習慣,從習慣衍生出文化。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隨着環境的改善,職工思想、行為的轉變,沙吉海煤礦的安全文化體系在這片荒蕪的煤海中深深扎根,開花結果。

從一條巷道的蛻變到一個礦井的革新,這條通向生命安全的標準化巷道,不僅改變了礦井的面貌,更重塑了煤礦安全文化,這條用責任與智慧鋪就的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糾錯】 【責任編輯:張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