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中冶南方EPC總承包的酒鋼碳鋼薄板廠工藝流程優化及産品結構調整項目B線改造順利完成,實現熱負荷試車,標誌着全球首條熱軋帶鋼聯合軋製線(HSCRP,Hot Strip Combined Rolling Production)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該産線是將CSP薄板坯連鑄連軋與常規熱連軋技術深度融合的聯合軋製産線,屬於酒鋼全面推進産業轉型和産品結構調整的戰略性改造項目,承載着企業從“規模導向”轉向“品質提升”的攻堅使命。
中冶南方傾情參與了該項目醞釀、建設的全過程,作為項目總承包方,與酒鋼共研技術、共擔風險,共同探索鋼鐵行業新質生産力的實踐路徑。
9版方案,精心打磨、精益求精
2024年4月,中冶南方與酒鋼開啟全面推進産業轉型和産品結構調整戰略性改造的恢宏大幕。這一合作根基可追溯至2019年,彼時中冶南方高端諮詢團隊為酒鋼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立足其高質量發展需求,重點規劃了提升高端板卷等高附加值産品的發展方案。
歷經四年持續追蹤,2023年,基於高層互訪調研成果,結合酒鋼調整熱軋産品結構的期望,中冶南方與酒鋼聯合確定採用全球首創的熱軋帶鋼聯合軋製線技術路線。五年謀一策,鑄就全球首創工藝,實現了從戰略諮詢到工程落地的閉環服務。
面對這一全新的技術挑戰,中冶南方技術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計算和方案論證,各專業合力細化、優化,組織多次研討論證,期間相繼出爐9版技術方案,並創造性地提出了“雙線停機100天+單線停機6個月”的高難度保産施工方案,最終將紙上初繪的工藝構想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方案。
技術引領,自主開發、全球首創
該項目技術難度高、工程關聯性強,中冶南方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大膽創新,充分利用現有裝備設施,採用自主開發、全球首創的熱軋帶鋼聯合軋製技術,在實現高品質鋼全覆蓋的同時兼顧産品短周期低成本的優勢,為現有其他同類生産線進行升級改造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通過中冶南方的自主研發,項目實現多項關鍵設備的國産化改造,保障了項目在綠色環保、高效運行與經濟性方面的綜合效益。
在工藝佈置方面,優化粗軋段設備佈置,在有限的空間內確保粗軋減薄能力及薄板坯保溫能力;在生産組織方面,充分考慮聯合軋製流程及軋製節奏,搭載2套獨立控制模型,確保軋製穩定可靠、生産高效,同時確保工程建設和維持生産。
自主研發的高壓水除鱗箱可滿足不銹鋼除鱗要求,新型加密層流冷卻裝置可提高板帶冷卻效率及質量,強力卷取機可適應超厚、超強鋼的卷取。
自主研發的單元式液壓振動、動態輥縫智能扇形段等核心技術裝備,依託成熟的連鑄過程控制數字孿生&&,搭配結晶器數智系統、智能精準動態配水等系列數智模型,實現連鑄生産全過程智能控制,全面保障連鑄高效穩定生産,護航鑄坯質量。
隧道爐配合軋線設計橫移式爐段,實現薄板坯與常規板坯交替供坯,尾部採用橫移出鋼,橫移過程中燃燒系統可持續工作;加熱爐採用分段、分區控制,配置數學模型、爐壓自動控制等智能化技術,保障産品質量並降低燃料消耗;配置低NOx燒嘴、脫硫脫硝系統,降低全爐污染物排放。
百日攻堅,理性承諾、説到做到
項目建設與現場生産交織,挑戰前所未有。2025年4月以來,項目正式進入攻堅階段。面對酒鋼集團“大幹100天、確保B線順利投産”的目標要求,身為總承包方的中冶南方積極響應號召、全力統籌推進,帶領各參建單位投身到這場攻堅戰中,為項目早日建成保駕護航。
一方面,以三維設計為依託,進一步築牢高質量建設根基,並安排專人負責重點設備的監製工作,保障設備製造質量;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總承包管理優勢,強化統籌調度,針對潛在問題提前策劃,精心組織現場作業,為項目按期完工創造有利條件。
繼此前僅用83天完成六號連鑄機及其公輔設施改造並順利出坯的行業創舉後,中冶南方在酒鋼業主的大力支持與各方團隊的通力合作下,現已高質量完成B線100天投産的關鍵節點!
藍圖落地,全球首創工藝正在從規劃圖成實景圖。這條承載着“新智慧”的産線,將持續釋放鋼鐵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後續,中冶南方項目團隊將以此次熱試為契機,加速項目全線建設,為酒鋼集團的提質升級、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