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智慧・賦能青城”活動為呼和浩特基礎教育注入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2 13:52:46
來源:新華網

“京師智慧・賦能青城”活動為呼和浩特基礎教育注入新動能

字體:

  近日,由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主辦、新城區教育局承辦的“京師智慧・賦能青城”全市領航校長、卓越教師能力提升活動,在北京一零一中呼和浩特分校(北辰校區)和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如意校區)舉辦。北京一零一中校長熊永昌、常務副校長毛筠,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姚守梅以及5位學科專家,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課程創新、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等重要內容,帶來了多場高質量專題講座。

  呼和浩特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呼和浩特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妍主持活動

  熊永昌以《多維聯動・貫通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校本化探索與實踐》為題,分享了北京一零一中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校本化經驗。他介紹,學校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融合”的體系,通過小初高一體、大中企聯動、家校社共育等組織管理創新,以“生態智慧”教育理念培育學生的信息素養、核心素養與創新素養。熊本昌&&,北京一零一中在課程建設上,打造了“三層八域”課程體系,覆蓋數學與邏輯、科學與技術等八大領域,依託英才學院設立人工智能、芯片計算等實驗室,聯合清華、北大等高校開發大學先修課程。通過科學素質大會、航天主題項目式學習等多種活動激發興趣,並建設AI應用場景賦能教學,與高校、企業共建培養基地,不斷深化家校社協同,形成完整的拔尖創新人才培育鏈條。熊本昌重點介紹了丘成桐少年班的創新實踐,他&&,作為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標杆項目,丘少班實行獨立建制與彈性學制,探索從知識傳授到創新素養的範式轉型。

  姚守梅在題為《以課程創新推動學校教育整體變革》的報告中,分享了課程創新推進學校教育改革的策略和實踐經驗,系統闡述了通過課程創新驅動學校教育整體改革的策略與實踐經驗。講座緊扣教育強國建設目標,圍繞政策背景、調研反思、策略建議三大模塊展開。她深入解析了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的課程改革策略,指出黨的二十大強調了教育的基礎性支撐作用,要求通過“一地一計、一校一策”將國家課程方案轉化為學校個性化“施工圖”。結合海淀區調研數據,姚校長指出當前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如國家課程名稱不規範、勞動課程課時不足等,並提出三方面策略:一是學校課程方案迭代升級,注重系統性與可操作性;二是國家課程校本化高質量實施,強化核心素養育人目標;三是集團課程創新實驗,探索特色課程體系的課程樣態與實施策略。她結合海淀區課程改革的學校成功案例,分享了先進經驗與實踐成果。講座注重實踐導向,提供了包含“問題支架”與“案例模板”的實用參考,生動講述了提升課程建設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為區域與學校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破解課程教學改革深水區難題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論支持。

  毛筠以《新時代新賽道新征途: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的實踐探索》為主題,介紹了上地實驗學校作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在管理模式、課程建設、教學實踐及教師發展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和發展經驗。據悉,上地實驗學校通過組織結構變革,實施扁平化管理。課程建設上,“貫通擔當計劃”與北京一零一中“三層八域”課程體系一脈相承,依託英才學院開展跨學科主題課程,凸顯小初銜接特色。教學實踐環節,學校推動學段貫通與技術融合,實施貫通銜接教學、跨學科跨學段整合、AI技術賦能真實教學場景,通過AI聽説課堂、地理三維&&等工具創設真實場景,提升教學效率。通過優化培訓機制、開展課題研究、深耕課堂教學實踐和師徒結對等方式,促進中小學教師協同成長。

  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如意校區),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趙岩,數學教研員黃延林,地理教研員宋波,英語教研員陶常娥,中教研主任崔琰,分別結合高中教學實際,從課程標準落地、課堂教學優化、學科素養培育等方面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教師破解教學痛點,提升教學質量。

  活動舉辦期間,熊永昌在北京一零一中呼和浩特分校為學生介紹了學校校史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體育、科技、藝術領域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相關介紹激發了學生對學校傳統的認同感,助力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此次活動是京蒙“教育倍增計劃”的深入推進之舉,吸引了1170多名教育工作者參與。通過此次活動,北京一零一中、海淀教師進修學校將集團化辦學經驗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至呼和浩特,為呼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與思路,彰顯了名校示範引領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