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守立德樹人之正 創AI教育之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0 08:42:50
來源:新華網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守立德樹人之正 創AI教育之新

字體:

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並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共同開展策劃,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訪談欄目,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深入研討、分享感悟,共同書寫好新時代的“強師答卷”。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圍繞推動教育家精神入腦入心、深化教師管理評價改革、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等關鍵議題,深入闡述了中國傳媒大學在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鍛造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方面的實踐與思考。

問題: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對高校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學校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廖祥忠:學校近年來通過專家輔導報告、專題研修實踐、課題研究闡釋等方式,將教育家精神納入教師培養培訓和管理評價全過程。舉辦教師節慶祝活動、教職工榮休儀式暨師德傳承典禮,評選表彰“三牛獎”,引領激勵廣大教師樹牢“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組織新入職教職工赴山東曲阜開展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專題研修,在溯源問道中凝聚價值共識。創新開展校院兩級“講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動,強化教育家精神思想認同與情感共鳴。創作師德主題宣傳片、教師原創文藝歌曲等,生動講好中傳教師故事,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問題:在推動教育家精神貫穿教師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各環節,築牢教育家精神踐行主陣地方面,高校應該從哪些方面持續下功夫?

廖祥忠:以中國傳媒大學為例,我們認為,首先要建立系統思維,推動形成“大教師”工作格局。以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為抓手,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委教師工作部牽頭統籌,統戰、宣傳、保衛、紀檢、教學、科研、人事、工會等各部門密切協同的“大教師”工作格局,通過思想融合、工作協同,切實形成教師隊伍建設的強大合力。要發揮組織優勢,切實以黨建引領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校黨委—院級黨組織—教師黨支部三級聯動機制,發揮教師黨支部“百根柱子固黨建”作用,尤其是強化教師黨支部在理論學習、人才引進、教師政審、師德考核中的政治把關作用,全面增強基層黨支部的生機活力。要錨定辦學定位,在強化教師使命擔當中持續提升教學科研創新能力。站在70年辦學新起點,學校錨定“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教育重鎮”這一新的辦學定位,在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化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等方面持續發力,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全面提升廣大教師的教學科研創新和育人能力。

問題: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師管理評價改革是重要環節,學校有哪些經驗舉措,以更好激發教師隊伍創新能力和活力?

廖祥忠:評價改革是激發教師隊伍創新能力和活力的關鍵。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中,學校通過三大創新舉措激發教師隊伍活力:一是構建“代表作+貢獻度+主觀評價”人才評價體系,貫穿教師招聘、職稱評審等全鏈條,以精準導向激勵擔當;二是實施青年教師“一人一策”培育計劃,通過學術、教學、創作三類拔尖項目,打造“師資博士後—青年人才—大先生”成長階梯,實現個性化賦能;三是厚植“團結奮進、創新爭先”的校園文化,從“忠誠、自信、包容、競先”的文化基因,到“做人有情有義有原則、工作有聲有色有成效、生活有滋有趣有品位”的“九有”文化,從“好好做個讀書人”到“教而優則教、研而優則研、創而優則創、管而優則仕”的文化沃土,中傳以文化培育為教師成長提供精神滋養,使文化軟實力成為人才硬支撐。這種“評價改革+精準培育+文化浸潤”的三維機制,形成教師隊伍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系統。

問題:當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對教育變革産生廣泛影響。在全面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學校主要推出了哪些舉措?

廖祥忠:人工智能正在對高等教育和傳媒行業産生顛覆性影響,面對這一最大變量,我們提出高等傳媒教育要有“要麼‘衝頂’要麼‘滅頂’”的緊迫感,必須迅速行動、全面布局。對此,中傳提出做強通識教育、構建AI時代學術規範、深化“四個一批”專業建設和提升管理效能的綜合改革舉措,推動學校在全新起點上再出發。一是建強通識教育中心,撬動AI時代高等教育模式結構性變革。我們認為,AI時代的高等教育模式是“通識教育+AI+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承載着AI時代塑造人的價值、培育獨立知識體系的重任。學校圍繞“AI時代人何以為人”這個根本問題,以建強通識教育中心為重要抓手,系統設計、擴充職能,推動建立傳媒特色通識教育體系。二是再次啟動“四個一批”專業建設。繼2018年創造性實施本科專業“四個一批”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升級改造一批、規劃設計一批、關停並轉一批)後,因應國家戰略需求和智能傳媒行業升級,再次啟動“四個一批”建設,全面優化完善面向未來的專業布局。三是大力推進課程課堂改革“再會戰”,全面啟動AI時代培養體系改革。聚焦價值體系守正和知識體系創新的關係,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加強科學、人文、美學素養等通識教育,迭代課程地圖和知識圖譜,打造智能傳媒教育專業樣本和示範課程。四是探索構建AI時代學術規範,大力落實“三真”標準。聚焦AI時代學術規範、學術評價、學術道德等關鍵問題,強化“以人為本體”的教學體系、“以人為主體”的科研體系、“以人為中心”的創作體系建設。突出師生駕馭語言文字、駕馭AI的“雙駕馭”能力培養。深入開展真問題、真研究、真成果“三真”標準大討論,引導廣大教師聚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真問題”,潛心“真研究”,推出更多弘道崇德、經世致用“真成果”。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