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5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次論壇以“教育強國與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校長、國際組織代表、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近170位境外嘉賓,200余位國內大學書記校長,100余位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大學、科研機構等近千位代表參會。
開幕式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任友群,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出席論壇。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馬琰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灣地區國家和也門辦事處教育主管阿納斯·布赫拉勒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開幕式由高教學會副會長李家俊主持。
開幕式上,任友群、林蕙青見證高教學會與世界銀行交換文書。
馬琰銘代表浙江大學向與會嘉賓&&歡迎。他&&,浙江大學已經形成了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的辦學特色,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優秀學科。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高等教育應當發揮重要作用。相信通過本次論壇,各位專家能夠碰撞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思想火花和實踐創新方案,為世界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阿納斯·布赫拉勒&&,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的高等教育合作正面臨重要發展機遇,雙方要共同推動教育創新與數字化轉型,促進師生雙向流動與學術合作,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學生全球勝任力。本次論壇為政策制定者、學術研究者與教育實踐者構建了對話溝通的橋梁,是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
高教學會與歐洲大學協會、美國教育委員會等8大國際教育組織聯合撰寫的《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異同》研究報告進行了展示。
開幕式上發布了浙江大學“自主知識體系叢書·手冊系列”之《高等教育學手冊》,手冊以構建中國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為目標,旨在對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實踐做出學理闡釋,推進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學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走向世界。
浙江大學與渥太華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萬隆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50余所中外高校在會上達成合作意向。
高教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宣讀《杭州倡議》。倡議提出,要重塑人機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智能支撐的新型科研範式,健全智能賦能的教育治理機制,完善人工智能應用的倫理規範,構建全球智能教育創新共同體,共促全球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主旨報告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在作主旨報告時指出,高水平大學在教科人一體發展中演化産生新的形態,在與國家和區域的互動中形成以自身為引擎、匯通中外、産教互融、協同共生的新生態系統,不斷催生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涌現的新功能,構建開放式創新集群和策源網絡的新結構,匯聚以創造性人才為核心的新要素,形成創新創業的新文化生態。
高教學會副會長管培俊,東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夏庭,海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駱清銘,高教學會學咨委副主任張煒,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吳國生,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賈文鍵,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高教學會副會長鄔大光,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等分別圍繞拔尖創新人才發現與培養機制、大學分類發展機制等議題,在主論壇和平行論壇上作報告。
非洲大學協會秘書長奧盧索拉·奧耶沃勒,世界銀行西非和中非地區教育部門主任瓦利·維恩,劍橋大學教育學院前院長、教授蘇珊·羅伯遜,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程賀南,悉尼大學教授安東尼·R·韋爾奇,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尼古拉·克萊頓等分別圍繞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數字教育國際合作等不同維度,在主論壇和平行論壇作主旨報告。
平行論壇
論壇設置四個平行論壇,與會嘉賓圍繞“大學分類發展機制及差異化評價體系構建”“拔尖創新人才發現與培養機制研究”“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路徑研究”“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設國際經驗與實踐探索”作專題報告和圓桌對話。
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西湖大學、深圳技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論壇並交流分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非洲大學協會、阿拉伯大學協會、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協會等國際教育組織負責人,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等駐華使領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曼徹斯特大學、大阪大學、西安大略大學、薩拉曼卡大學、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卡爾加裏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等境外大學校長、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並作分享。
高教學會副會長張大良、葛道凱、姜恩來、李楠,高教學會監事長孫維傑,行政顧問張文忠等出席論壇系列活動。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堯祥,浙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全軍,浙江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魏江,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胡軍出席論壇並致辭。
本次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浙江大學共同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支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