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新華網學術中國與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交流座談會。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宋朝龍及學院研究生講師團團長姚靈毓,副團長李姮燁、何林鍇、董競遙、劉一萱、官宸慶、王雅萱等參加會議。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宋朝龍發表講話。賴玉青攝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宋朝龍對新華網“學術中國”一行&&誠摯歡迎。他系統回顧了學院及研究生講師團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並強調,青年學子應當把個人稟賦與人民實踐、國家命運相聯結,在聯合勞動中鍛造成自由全面發展的新人。同時&&,期待與新華網“學術中國”&&攜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新華網傳播優勢結合起來,讓優質理論內容更好地服務於思想引領與教育實踐。

新華網學術中國商務負責人周益增發言。賴玉青攝
新華網學術中國商務負責人周益增在交流環節中,闡述了新華網“學術中國-知識産權服務&&”的構建背景與初衷。他&&,&&緊扣數字時代發展需求,致力於為高校及各學術單位提供專業服務與技術賦能,同時表達了與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化合作、攜手探索更多領域協同發展的期待。

新華網學術中國資源合作中心主任朱利娟做主題報告。賴玉青攝
新華網學術中國資源合作中心主任朱利娟以《凝聚時代強音共育思想碩果》為題,深入闡述了學術中國&&在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融合、學術科研成果深度高效傳播等方面的實踐探索,以及為高校高質量發展的解決方案。她提出,未來,雙方將共同探討進一步推動全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發展、傳播與人才培養方面的深度合作與落地。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講師團團長姚靈毓發言。賴玉青攝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講師團團長姚靈毓在交流環節中介紹了講師團的基本情況,她提到,團隊成立時便確立“傳播黨的聲音、講好黨的故事、促進成長成才”的定位,致力於探索學術與宣講相融合的模式,積極與全國高校有效聯動,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傳播工作。

新華網“學術中國”團隊實地參觀。賴玉青攝
期間,“學術中國”團隊參觀了“共命運同前進——北京大學與馬克思主義”主題展覽,實地感受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研究重鎮的學術氛圍及歷史傳承。深入了解學院以“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根本原則,將“紅樓”紅色基因與“紅船”開創精神融貫於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理論創新全過程,彰顯“北大氣派、中國特色、世界先進”的辦學追求與時代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