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支撐+AI導師+虛擬解剖教學,給醫學生上一堂沉浸式臨床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廣東醫科大學AI醫學院的“智慧課堂”正將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在創新醫學教學中。
11月4日-5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教育技術創新發展與應用成果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以“向新而行,智創未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成果展示。受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邀請,廣東醫科大學聯合神州醫療、華為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AI醫學院(GDMU-AIMS)在教育技術創新展單元進行主題展示,生動呈現AI賦能下的“師-機-生”協同共創學習新模式。

在教育技術創新展示單元,廣東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金博生動演示了廣東醫科大學教學創新成果——《AI賦能的沉浸式醫學課堂》。該成果以AI賦能醫學教育為核心,在智慧AI學伴、名家學堂大模型、數字人體展示系統、AI素養評估系統等創新&&支持下,探索了大模型驅動下的AI教學新模式。
作為其成果核心,AI醫學院(AIMS-GDMU)以教、學、管三位一體為核心邏輯,構建起可追蹤、可反饋、可成長的智能教學生態,精準應對傳統醫學教育中實踐操作不足、專家資源不均、知識可視化難等痛點。其“智慧學伴系統、名家學堂、數字人虛擬解剖&、AI素養評估模塊、智慧教學管理系統”五大核心模塊,全周期追蹤學習軌跡,幫助學生從“聽講”變為“實戰”,使課堂管理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驅動”。

金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AI不會取代醫生,但AI素養是未來醫生的關鍵勝任力與核心競爭力。AI的角色不是替代者,但AI一定能夠增強醫療,AI賦能醫院、賦能臨床專家、賦能基層醫療工作者,將能夠讓醫療服務更有效能,切實觸及每個人的生活,全面提升大眾的生命質量。”
此外,金博還談到,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變革正推動人類認知發生深刻變化。他認為,人類的提升提問能力、評價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將持續增強。AI或許會替代醫院中一些標準化、重復性的工作內容,但因為醫患間的情感交流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診療感知,都是AI難以複製的。同時,AI大模型還可高效幫助醫學生及醫生提升專業能力,助力其成長為頂尖醫療專家。
作為廣東醫科大學AI醫學院的深度合作夥伴,神州醫療首席醫學官弓孟春&&,“AI醫學院項目,是我們推動大模型技術走進醫學類院校教學場景的首次嘗試。未來,希望與更多高校、企業及醫療機構開展合作,讓大模型技術更好地賦能醫學教育的各個教學環節。”同時,他指出,神州醫療可為合作方提供全流程個性化場景落地服務,覆蓋需求調研、頁面設計、場景搭建、系統開發等多個環節,助力合作方將設想轉化為實際産品,切實推動AI技術在不同場景的落地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