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衝刺上市,數據資産的價值機遇與合規拷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4 15:19:42
來源:新華網

企查查衝刺上市,數據資産的價值機遇與合規拷問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丁峰)近日,上交所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企查查”)的主板IPO申請已獲受理,擬募資15億元。這家收錄了3.3億家企業信息的商查&&,以2025年上半年90.74%的毛利率引發市場關注。

  企查查的創始人、董事長陳德強是一位“85”後程序員,2014年開始創業,並成立企查查前身“蘇州朗動”。當年6月,政策鼓勵健全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一批商業大數據服務類企業開始崛起,企查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落地實施的政策窗口下,企查查的上市進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資本進階,更成為數據要素商業化的典型樣本,其背後的數據資産價值顯化路徑與合規風險防控,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觀察視角。​

  高毛利背後的資産:數據的價值重構​

  企查查招股書揭示的經營數據,展示出數據資産轉化為商業價值的清晰軌跡: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收達22.19億元,凈利潤合計9.38億元,扣非後凈利潤複合增長率達35.42%,毛利率從87.24%持續攀升至90.74%。這種盈利能力的核心驅動力,在於其對公開數據的價值重構能力。​

  “數據資産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數量積累,而在於合規前提下的加工賦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梅冠群此前接受新華網採訪時指出。企查查的商業模式印證了數據要素“資源化—資産化—資本化”的轉化邏輯。

  據披露,企查查的&&數據均源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官方公開渠道,通過自主研發超算&&與深度學習算法,完成數據清洗、脫敏、建模,形成工商核查、風險預警等標準化服務。

  招股書顯示,其註冊用戶與付費用戶規模分別達競品“啟信寶”的3倍和6倍。江蘇省科技廳和財政廳對其“企業信用查詢分析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授牌,印證了行業對其數據處理能力的認可。​

  2024年1月實施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更成為數據資産價值放大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入表使數據價值從‘隱性’變為‘顯性’,優化企業資産負債結構,提升融資能力。”

  合規、薪酬與可持續性存疑​

  儘管前景廣闊,企查查的上市之路仍面臨多重挑戰,這也是當下數據服務行業的共性困境。​

  合規邊界的把握首當其衝。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個人信息保護法》,商查&&數據收集須限定於公開信息,處理敏感信息需明確授權。專注上市公司及資本市場服務的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聯席主任江波博士向記者指出:“若通過爬蟲獲取非公開信息,或超範圍使用數據,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或侵犯商業秘密。”

  就在招股書披露的前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於10月9日公布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蘇銀罰決字〔2025〕21-24號),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徵信業務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罰款1萬元。魏某莉(時任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徵信業務部徵信業務主管)被罰款300元。

  企查查雖強調數據源自公開渠道,但監管部門對“公開數據再加工”的邊界認定仍存爭議。江波&&,部分企業公示信息中包含法定代表人身份證號、&&方式等個人信息,&&如何實現精準脫敏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考驗技術與合規的平衡能力。對此,企查查採取匿名化處理、用戶授權查詢等措施,但其有效性仍需持續接受監管檢驗。

  而公司高毛利與低薪酬的反差亦引發關注。招股書顯示,2024年其銷售人員平均薪酬23.81萬元,僅為金山辦公、合合信息的五成左右;管理人員平均薪酬51.1萬元,不足指南針的三分之一。公司稱受蘇州地域及崗位構成影響。但分析人士指出,薪酬差距可能影響人才吸引力,而人才恰是數據服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行業可持續性面臨考驗。隨着政府數據開放力度加大,部分基礎查詢服務或面臨免費化壓力;頭部企業為爭奪數據獨家性,可能陷入“合規成本攀升—服務漲價—用戶流失”的循環。

  特別是在商業大數據業務方面,企查查所處的C端App市場存在同質化競爭。除了啟信寶、天眼查等對手,百度“愛企查”的上線,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各渠道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6467.64萬、7291.54萬、8420.75萬和8011.25萬,佔累計用戶數比例從73.32%逐步下降至53.13%。2023年和2024年,企查查分別有40.61萬和52.9萬的付費用戶選擇停止付費,特別是在2024年,流失的付費用戶數甚至超過了新增付費用戶數。

  付費用戶比例以及新增付費轉化率持續下降,如何構建真正差異化服務體系和構築起自己的護城河,也成為企查查一大長期難題。

 數據要素商業化的樣本價值​

  企查查的上市行動,恰逢數據要素市場加速發展的政策窗口期。國家數據局聯合十六部委推出《“數據要素賦能”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財政部提出數據資産入表。

  根據國家工信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2022年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904億元,2025年將突破1749億元。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多方角逐。目前商查領域已形成“多強競爭”格局,天眼查及合合信息旗下啟信寶等玩家均已完成多輪融資,其中合合信息已於2024年登陸科創板,當前市值已超240億元。行業競爭的核心焦點正從數據覆蓋廣度轉向分析深度。​

  “企查查上市若成功,將為數據要素商業化提供三大參考樣本。”江波對記者&&,其一,明確數據資産的價值評估框架,其“公開數據獲取成本+技術加工投入+用戶付費意願”的定價邏輯,可為同類企業提供借鑒;其二,構建合規運營的標準範式,其多維度資質認證與全流程風控體系具有複製價值;其三,探索數據資産入表的實操路徑,為更多企業實現數據價值顯化提供經驗。​

  此次上市募資分配來看,公司人工智能研發項目投入最大,擬投入5.03億元,C端産品升級緊隨其後擬投入4.58億元,多維大數據庫和B端産品升級分別規劃投入3.68億元、1.71億元。這一分配方案凸顯了企查查將AI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的戰略決心。

  當前合合信息的市值表現已顯示資本市場對數據資産的認可,但企查查90.74%的毛利率能否持續,取決於其AI研發轉化效率與合規風險防控能力。

  市場人士認為,若企查查登陸資本市場,其估值將成數據服務企業參照。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政策框架內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企查查一家企業的IPO考題,更是整個數據要素市場必須直面的發展課題。

【糾錯】 【責任編輯:徐曼曼 陳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