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數智賦能 健康中國”:多元聚力、協同搭橋,共繪數字醫療發展新藍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4 18:09:04
來源:新華網

聚焦“數智賦能 健康中國”:多元聚力、協同搭橋,共繪數字醫療發展新藍圖

字體:

8月2日至4日,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在哈爾濱舉辦。本屆年會以“新質生産力:新智造 新消費 新生態”為主題,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旨在借助新質生産力引領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8月3日,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人工智能場景化應用創新與産業落地論壇”在哈爾濱舉行,論壇以“智賦百業 慧啟千行”為主題,旨在搭建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對話&&,積極探索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的共振之路。“數智賦能 健康中國”圓桌對話環節,多位嘉賓圍繞“數字技術創新成果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實際應用落地”“如何建立有效的協同合作機制,形成推動數智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等話題,分享了人工智能賦能數智健康的新路徑。

 “數智賦能 健康中國”圓桌對話

加速數字醫療技術創新成果落地惠及更多患者

在數字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健康領域正成為數字技術創新成果大展身手的廣闊舞&。大數據為個性化醫療方案繪製出科學藍圖,遠程醫療技術讓優質醫療資源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患者。

然而,從數字技術的創新突破到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實際落地應用,這中間並非一帆風順,還存在着諸多挑戰與阻礙。比如技術標準的不統一、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醫療行業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以及跨領域合作的協同機制等。

 鹽城超級計算中心副主任、是石科技總經理毛運航

如何加速數字技術創新成果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實際應用落地鹽城超級計算中心副主任、是石科技總經理毛運航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落地應用,既要體現人文溫度,又要保障數據安全。其中,解決優質標注數據的隱私保護難題以及實現跨機構數據打通是關鍵所在,需要政策的有力引導、隱私計算技術的可靠支撐以及跨學科團隊的緊密協作,三者共同發力,為數字醫療的蓬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如今,借助手機就能輕鬆完成排號流程,極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毛運航指出,讓醫療科技真正“有溫度”,必須充分考慮特殊群體的需求。目前大模型技術正在積極發揮作用,通過構建豐富的語言數據庫,能夠實現不同語言的交互如此一來,即便老年人只會説方言,也能與醫院屏幕順暢溝通,清晰描述自身病情,讓科技更好地服務於這一群體。

 上海軒任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祖光

上海軒任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祖光&&,上海軒任科技專注於AI心理大模型和AI心理促進&&,其工作與早期預警和篩查緊密相關,旨在構建全數據鏈並實現智慧干預作為一家AI系統企業,公司業務覆蓋學校、軍警和醫院等多個領域。他&&,公司會從每個客戶、場景和行業的具體需求出發,將AI技術與需求深度融合,同步推進技術迭代與對場景落地需求的理解,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核心價值。

 環球青鳥智慧醫康養首席運營官羅晨鸝

環球青鳥智慧醫康養首席運營官羅晨鸝&&,數字技術要實現應用落地,關鍵在於與一線場景充分融合。以智慧康養服務為例,環球青鳥既具備軟體研發能力,又開展了大量一線服務例如我們在雙向語音呼叫服務中,有老人聽不懂設備中的方言語音,公司便與設備廠家合作改進,老人的滿意度因此大幅提高。羅晨鸝説,考慮到很多老人生活節儉,若能在政策上給予一定傾斜,打造出可行模式後再進行推廣,將更有利於技術落地。

加強跨界融合思維,培育數智健康行業複合型人才

數智健康的蓬勃發展,也正在深刻改變着醫療健康領域的方方面面。在這一進程中,如何培育兼具雙素養的人才,是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當前,數智健康行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怎樣培養既懂醫療健康又懂數智技術的專業人才,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副院長李德海

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副院長李德海認為,大學教育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科技浪潮帶來的不斷變化。他強調,面對新的生産力和生産關係,學生需要學會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具備跳出當前框架思考世界發展的能力。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對於培養具有創新性和顛覆性的人才至關重要。

“教育作為人才成長的基石,必須與時俱進,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融合能力,讓學生在多元知識的碰撞中激發創新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從而為數字技術創新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落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李德海説。

 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吳記勇

對於數字健康領域的人才培養,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吳記勇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當前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整體培養體系中,往往過於側重專業細分與單一技能培訓。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更為緊迫且重要的是加強跨界融合思維的培養。

他強調,當新技術出現時,關鍵在於思考如何將本專業、本行業與新技術相結合,借助新技術的力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培養具備跨界融合思維的人才,對於推動行業創新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以多元協同解鎖未來醫療新可能,推動數智健康發展形成強大合力

“數智賦能健康中國”逐步推進的過程中,其發展涉及多個主體。政府部門負責政策制定與資源統籌,科技企業擁有技術創新與産品開發能力,科研機構專注前沿技術研究,醫療機構則是數智健康應用落地的關鍵場所。

不同主體從各自立場出發,應如何建立有效的協同合作機制,以形成推動數智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對此,毛運航認為數據是關鍵要素。在他看來,當下算力已非科技發展核心限制因素,隨着算力提升,醫療技術計算取得諸多突破。然而,目前優質標注的醫療數據十分匱乏醫療行業高度依賴醫生的經驗,醫生接觸的樣本數量越多、處理過的問題越複雜,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

因此,為智能系統和大模型儲備充足的數據樣本意義重大,這能夠幫助年輕醫生或者偏遠地區的全科醫生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進而拓展醫療分析和處理工作的深度與廣度。毛運航説。

劉祖光&&,搭建協作&&至關重要在確保數據合規的前提下,可探討搭建協作&&,實現標準互通、服務共創以及身心深度融合。如此一來,心理行業、心理技術與人工智能心理有機結合,能夠為健康中國建設以及其他健康行業的同仁提供有力支撐。

羅晨鸝指出,先進技術的應用構建起了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生態系統。在這一系統中,首先需要政府各部門之間開展緊密的協同合作以醫養結合為例,衞生健康、醫療保障、民政等部門需實現業務層面的深度融合,在支付方式上也要形成協同機制,例如不斷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此外,在數智健康服務的具體場景中,也存在協同需求。比如,當老人家中的智能硬體設備發出報警信息後,運營中心若要迅速實施救助行動,就必須向公安部門進行備案,這一系列流程的順利推進都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協同努力。

展望未來,吳記勇對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人工智能將在疾病認識、病理分析、新藥創制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時,他期待人工智能能夠在疾病治療模式上實現更大的突破,從主動預防干預到慢病管理,全方位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糾錯】 【責任編輯:宮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