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環繞、溝壑縱橫的察隅縣,公路暢通是交通命脈的關鍵,承載着群眾安全出行的重要使命。察隅縣交通運輸局始終秉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養護原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紮實推進察隅縣的養護工作,為萬千司乘築牢出行安全防線。全縣轄3鄉3鎮(9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個鄉鎮全部實現通車,通車率為100%,其中通鄉道路硬化5條。96個行政村中96個行政村實現全部通車,其中處尼村、察空村在建,格巴村搬遷至上察隅鎮,通達率達到100%。已通達1260.134公里,其中縣道60公里,鄉道80.702公里,專用道路81.45公里,未通達79公里,實現道路通暢的行政村有80個(包括在建項目),通暢率83.3%。
2025年上半年,察隅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目標,以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服務群眾便捷出行為核心,紮實推進日常養護、搶險保通、隱患排查、水毀等工作,確保了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和高效運行。
紮實推進日常養護。2025年累計巡查農村公路255條,重點路段巡查覆蓋率90%,及時發現並處置路面病害、邊坡隱患等問題;出動養護人員771人次,清掃路面368.7公里,清理邊溝412公里,整理邊坡垮塌1877立方米,處置隱患點35處;清掃冰雪路面154.9公里,橋梁維護及清理48座,新增標識標牌23塊(含限重、限速、凹凸鏡警示標誌),設置錐形反光桶35個,重點強化急彎、陡坡、臨崖路段的警示,截至目前養護作業零安全事故。
全力開展道路保通工作。上半年累計發生雪崩、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31次,出動保通機械58&次(挖機、裝載機、自卸車等)、保通人員182人次,清理積雪及雪崩148961立方米,清理塌方、泥石流約48795.7立方米,保障了群眾出行安全和暢通。針對5月至6月強降雨導致的水毀災害,附圖:重點對沿河、臨危路段進行排查和搶修,發現103處隱患完成35處隱患整治;疏通涵洞9座,清理邊溝堵塞45公里,搶修橋梁3座,對上察隅鎮、下察隅鎮、竹瓦根鎮、察瓦龍鄉等嚴重水毀路段,採取“先通後暢”的方案,快速搶修便道,確保群眾基本出行需求;對全縣31座橋梁和涵洞開展隱患排查,重點檢查橋梁結構、橋墩基礎、排水系統等關鍵部位,發現9處隱患(如排水孔堵塞、加固面板螺絲等),完成9處隱患整治,確保橋涵運行安全。在養護、應急搶險期間,多次幫助各村、邊防部隊解決出行、運送物資等問題,本着助力“鄉村振興、造福群眾、心繫國防辦實事、軍民一家親”的宗旨,踐行社會責任。
數字化創新提高養護效能。對察瓦龍鄉甲應村、古拉公路等高海拔臨危路段增設路況實時監測設備6&,路況實現塌方、泥石流、雪崩、山體滑坡等數據動態回傳,自動預警災害風險11次,有效提升防控能力;將農村公路納入智慧管理&&,對部分農村公路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段(如易塌方、積雪、泥石流等)進行24小時監測,有效提高了公路養護、應急搶險保通的效率和精度,從而減少管理成本,推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農村公路交通服務水平。
改革模式帶動群眾增收。實行“公司+農戶”模式,根據農村公路的實際情況和養護需求聘用當地農牧民41人,租賃保通機械18&,上半年發放農牧民工資及機械租賃費用共計53.5萬元。特別是2025年3月接到縣交通運輸局的指示,立即對古拉道路(折拉山)進行應急搶險清理積雪、暗冰,立即組織相關專業人員、機械對古拉道路開展搶險工作。養護人本着“浴雪奮戰、破冰除雪不畏寒”、持續36小時作業,在冰封的路面上書寫責任與堅守。他們迎寒而上,晝夜不息,用凍紅的雙手為城市開闢出一條條安全通道,詮釋了‘風雪無阻 使命必達’的擔當精神。
附圖:
古拉公路積雪清理
古拉公路
上察隅目宗村
下察隅藏塔線
下察隅塔瑪道路
下察隅夏尼村
察瓦龍鄉扎恩大橋回填
察瓦龍鄉甲應道路
古玉鄉玉和道路
古玉鄉次龍道路清理
竹瓦根鎮然巴村
竹瓦根鎮吉太道路
竹瓦根鎮桑久道路
竹瓦根鎮然巴村
竹瓦根鎮日東道路雪崩
竹瓦根鎮吉太道路
竹瓦根鎮嘎達村
古拉道路泥石流清理
古拉日托道路
上察隅本堆至目宗
竹瓦根鎮日東道路泥石流
古玉鄉玉和村
古拉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