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售模式創新,不能突破公平交易紅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6 09:01: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汽車銷售模式創新,不能突破公平交易紅線

字體:

  據媒體報道,近日,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人民法院對一起小米汽車購車定金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小米汽車《購買協議》中“未驗車即需7日內付尾款,否則沒收定金”的格式條款無效,要求小米相關公司向消費者雙倍返還定金共計1萬元。

  據悉,2024年7月,李女士支付5000元小米汽車定金,並約定360天內可隨時排産。但12月,小米方面突然要求李女士7日內付清尾款,否則將沒收定金。

  法院審理認為,在未驗車、未交付情況下,要求消費者限期付款否則沒收定金的行為,實質上加重了消費者的付款義務,變相限制了其對車輛質量進行核驗的主要權利。上述認定,向我們揭示了問題的核心:在交易中,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保持對等,任何試圖通過格式條款單方面加重消費者責任、限制消費者權利的行為,均違背了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精神。

  小米汽車“未交車先催全款”的做法,在傳統汽車銷售領域並不多見。傳統汽車銷售通常遵循“車輛到店—消費者驗車—支付尾款—完成交付”的流程,這一慣例基於長期市場實踐。近年來,預售模式成為一些車企推廣新車型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有其提質增效的一面,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部分車企將可退的“小訂”數據包裝成實際訂單,導致市場數據失真;預售宣傳時誇大産品性能,實車交付時卻出現配置縮水、續駛里程虛標等問題……

  汽車銷售模式創新,其出發點是提升消費體驗和優化市場效率,而不應成為車企單方面規避責任、謀取利潤的工具。法院對小米汽車定金糾紛案的判決,為快速發展的汽車銷售行業,特別是“先訂後産”新模式劃下了紅線,也警示業界:無論銷售模式如何創新,都要維護好市場的公平秩序。

  車企在探索銷售新模式時,必須將消費者權益置於首位。首先,要確保銷售合同條款內容清晰完整,避免模糊表述引發糾紛,更不得加重消費者義務或限制其核心權利;其次,要嚴格遵循規範化交付流程,保障消費者對車輛質量的核驗權,確保交易透明、公平、合理。

  對於消費者,此次判決也提醒:在購車過程中要保持警惕,遇到不公平條款,要善於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監管部門也需加強監督,及時糾正行業亂象,營造更公平、透明的購車環境。

  市場在不斷成長,創新仍將持續。但萬變不離其宗,公平交易的底線必須堅守。如此,才能構建行業的規範和健康,實現企業與消費者共享行業發展紅利。  (邱犇)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