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搶白菜”鬧劇重演-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1 09:02:34
來源:北京日報

如何避免“搶白菜”鬧劇重演

字體:

  赤峰“免費撿白菜”事件落幕。經相關部門調查核實,此事形成涉及諸多主體的失范。平台用戶發布免費採撿白菜的不實信息,部分網民轉載傳播謠言,紅山晚報記者未深入核實便予以報道,部分群眾受媒體誤導採撿白菜,個別自媒體則進一步“失真發聲”。層層失守,最終釀成了一場以訛傳訛的烏龍事件。

  目前,涉事者都已受到相應處罰,但風波留給我們的思考仍未結束。透過這起近乎邪性的“搶白菜”鬧劇,至少能看出以下兩點:

  其一,回顧這些年社會上大大小小的熱點,反轉現象屢見不鮮。雖説假新聞一直有,但如今,隨着傳播方式日新月異、傳播渠道迭代更新,信息也變得愈發誇張化、碎片化,失真、訛傳的情況與日俱增。無論哪個環節失守,當更多人成為謠言擴散的“二傳手”“助推器”,就會引發層層強化的負效應。

  其二,“搶流量”成了“搶白菜”,流量衝動已然溢出屏幕、侵犯現實。目前,網絡海嘯已具備穿透屏幕的強大破壞力,輕則如“秦朗丟作業”事件等,在全網範圍浪費巨大注意力資源;重則如粉發女孩事件等,鮮活的生命因此消逝。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本次“搶白菜”鬧劇中,不乏AI生成的虛假信息攪弄風雲。一旦技術被惡意綁架,流量衝動瘋狂碾壓“事實至上”,網絡空間裏的“無風之浪”勢必越發凶險,每個人都可能遭受無妄之災。

  網絡空間不是無主“菜地”,不能任由流量的鐮刀失控。從既往案例看,每一次流言肆虐,都是對公共傳播秩序的侵蝕。避免鬧劇再次上演,每個傳播環節都應汲取教訓。説白了,技術革新賦予人們獲取信息的極大便利,但也對人們的媒介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從業人員要遵守新聞倫理,吃瓜群眾要恪守理性底線,對於五花八門的小道消息、八卦傳聞,轉發之前都打個問號、加以求證,才不會輕易“被收割”“栽跟頭”。(雨馨)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