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情況。據介紹,我國建成了全球最為完善的玩具産業鏈,生産技術先進、技術工人素質高,産業優勢顯著,能夠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優價的玩具産品。以盲盒、手辦為代表的,具有情緒價值、收藏價值的玩具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在為年輕人提供情緒價值的同時,也成為玩具産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以盲盒、手辦為代表的新興玩具形態迅速崛起,憑藉其獨特的情緒價值與收藏屬性,深受年輕消費者青睞。然而,在市場持續升溫的背後,我們更應清醒認識到: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提升産業鏈的抗風險能力,還需要保證産品的安全性。
盲盒、手辦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引爆消費熱潮,關鍵在於其滿足了新一代消費群體對情感陪伴和身份認同的需求。對於Z世代而言,一個限量版手辦可能是一段青春記憶的寄託,一個隱藏款盲盒或許是一次“幸運時刻”的見證。這種情緒價值的釋放,推動了玩具産業向高端化、個性化方向轉型升級。數據顯示,我國潮流玩具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盲盒品類貢獻顯著。這不僅是消費行為的變遷,還是文化消費崛起的縮影。
然而,熱潮之下暗藏隱憂。盲盒的“隨機性”機制雖然具有吸引力,但也可能誘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甚至滋生賭博心理。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小眾手辦以及非正規渠道流通的盲盒産品,在材料安全、化學物質管控、結構設計等方面存在監管空白。例如,部分産品可能使用劣質塑料或塗料,釋放超標鄰苯二甲酸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長期接觸可能影響兒童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發育。儘管我國現行的《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已對可遷移化學元素、機械物理性能等作出嚴格規定,並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但針對盲盒、手辦等新興品類的專項標準仍顯不足,市場監管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隨着《大型游樂設施安全技術規程》TSG71-2023的發布、GB30585-2024《童鞋安全技術規範》的即將實施,以及市場監管總局持續批准嬰童用品、食品接觸材料等國家標準,我國正構建更加嚴密的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在這一背景下,玩具安全標準的修訂正當其時。新標準若能將盲盒、手辦等産品納入更全面的化學物質管控範圍,明確材料環保要求、標識清晰度、適用年齡警示等內容,將會有效填補監管空白,真正實現“從源頭守護安全”。
“放管服”改革強調“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對盲盒手辦産業而言,既要鼓勵創新、包容多元,也要強化底線思維。企業應主動承擔産品質量主體責任,嚴控原材料來源,完善産品標識與使用説明。監管部門則需加快標準研製,推動標準覆蓋新興業態,同時,加強市場抽查與跨境電商監管,防止“灰色産品”流入市場。消費者也應提升安全意識,理性消費,關注産品執行標準與安全信息。
玩具産業的高質量發展,不能僅靠流量與情緒驅動,更需以標準為引領、以安全為基石。唯有讓“增長點”與“安全性”同頻共振,中國玩具才能真正實現從“製造”到“質造”再到“智造”的躍升,為全球消費者持續提供既安全又富有情感價值的優質産品。 (舒朗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