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攜手,共築富民興村“同心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5 18:11:03
來源:中國甘肅網

校地攜手,共築富民興村“同心圓”

字體:

  富民興村,離不開産業引領、人才保障、技術支持、文化熏陶。高校應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起共建共富的社會責任,在助農富民的生動實踐中彰顯紅色擔當。以黨建為媒介,促進村、校攜手,共同尋找鄉村振興的“最優解”,不僅是基層黨建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創新,也為校地共建攜手共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參考樣本”。

  黨建引領,聯手破題開局。基層黨組織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推動高校與鄉村黨組織“一校一村”精準結對,瞄準影響富民興村的熱點、堵點出主意、開方子、解難題,促進鄉村幹部與高校師生攜手共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高校和農村既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通過校地“聯姻”、共謀發展,充分激發高校與村莊的主觀能動性,在攜手共富上達成共識、産生自覺、形成合力。

  校地融合,圓夢“富民興村”。高校與村莊圍繞富民興村這個目標結成對子,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成果共享,進而形成思路融合、資源融合、力量融合的理想格局。把教學課堂搬到鄉村一線,讓科研成果在農村轉化,無論是高校還是農村都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業興村美,滿盤皆活。把高校的學科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實踐動能,持續推動人才、技術、文化資源向鄉村一線流動,讓鄉村大地重煥生機。

  相互借力,實現互惠雙贏。用村校“聯姻”點亮富民興村夢想,用共建“微力量”撬動鄉村“大變化”。高校為鄉村發展賦能助力,聚焦興産業、促增收、優生態等重點,持續向鄉村輸送急需的人才、技術、信息資源,為富民興村注入不竭動能。鄉村為高校提供實踐場地,高校學子深入富民興村一線,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助農、幫村的廣闊實踐之中,能夠更好地檢驗科技創新、轉化科研成果。

  富民興村,因“聯”而興,向好而行。校地攜手,共築富民興村“同心圓”,難題共解、同題共答,讓鄉村産業發展有底氣、宜居宜業有人氣。(唐燕聞)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