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識如何“變花樣”,實用價值應擺在首位。提升公共設施建設水平和城市服務質量,往往就在這些民生細節裏
沒有文字提示,只有抽象圖案,部分公共場所衞生間的男女標識十分難懂,不少人吐槽“上衞生間前先猜謎”,更有人因“猜錯”而誤入,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近年來,公共場所衞生間標識成為一些商家的營銷點、設計師的炫技場。部分場所追求所謂的“設計感”,公共衞生間標識趨向風格化、個性化,卻脫離大眾需求,很多人看了一頭霧水,難以分辨。
公共場所標識的基礎功能是做好引導指示服務,首要保障的應是通識性。標識是為使用者而設,好的標識能讓使用者快速理解意圖。標識中的圖形本是為了突破文字限制,方便各類人群理解,過度設計以至超出太多人的認知,實際上是在設置信息障礙。
現行國家標準GB/T 10001《公共信息圖形符號》中提到,&&男性專用設施的圖形符號為褲裝、女性為裙裝,這是生活中最常見、最易分辨的標識。這些標準僅為推薦並非強制規定,在實際應用中不排斥創意設計。
讓公共衞生間標識兼顧實用性和創意性,其實並不困難。忠於人們普遍的認知和現行標準,適度創新,不是對設計風格的破壞,而是對實用價值的堅守。
在此前提下,標識亦可通過觀照細節,增添人文溫度和文化屬性。例如,江蘇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採用動物手繪牌標識,清晰標注文字還順便科普動物性別特徵;陜西考古博物館從文物中汲取靈感,展示唐代男女流行着裝,讓人一眼識別的同時,還打造出獨特的文化名片。
公共衞生間標識看似小事,卻能反映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乃至整個社會的人文關懷。有關部門要盡快回應民生訴求,地方標準也要在國家標準之上進一步細化,明確標識設計的底線原則,保障指引清晰,同時要避免矯枉過正、千篇一律,為才華與創意留有餘地。
標識如何“變花樣”,實用價值應擺在首位。提升公共設施建設水平和城市服務質量,往往就在這些民生細節裏。 (李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