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與常情人性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父母在展覽館內用奶瓶喂10月齡嬰兒喝奶遭遇工作人員驅趕,引起熱議。
據《新聞晨報》報道,6月14日,茅先生夫婦帶着10個月大的嬰兒游覽上海動物園,臨近中午,孩子餓了,而該動物園唯一的母嬰室又在大門外。茅先生想在有空調的展覽館內用奶瓶喂孩子,卻被展館工作人員制止。茅先生認為上海動物園做法不近人情,展館工作人員則認為不在展館飲食是文明觀展的通常要求。
一邊是工作人員嚴格執行規定,一邊是嬰兒面臨基本生理需求,這場看似簡單的衝突,卻反映出一個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命題:當剛性規則遭遇現實需求,管理者是否應保留一定彈性和溫度?這不僅關乎一個動物園的管理智慧,也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
當前,國內絕大多數博物館和展覽館也嚴格禁止在展廳、展區或其他公共場所內飲食,以防止食物殘渣、液體或氣味污染文物、展品或造成滑倒等安全隱患。部分場館允許觀眾攜帶食品和飲料入館,但要求僅在指定區域(如休息區、走廊長凳或餐飲區)食用。應該説,這種要求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文明觀展,離不開游客的自覺和規章的約束。
但任何規則都不可能預見所有特殊情況,當規則與人的基本需求産生衝突時,是否應考慮例外情況?
按理,母嬰室是為嬰兒喂奶的理想場所,但據報道該園的母嬰室只有游客服務中心這一個,且未見明顯的指引標識。而且,該母嬰室的位置離游客所在的科學教育館較遠。這意味着,對攜帶嬰幼兒的游客可能會有一些不便。
況且,嬰幼兒的生理需求具有不可延遲的特殊性。嬰兒餓了要立即進食,且飢餓時往往會哭鬧,既影響孩子健康,也可能干擾其他游客。動物園唯一的母嬰室位於大門外,父母要麼是帶着嬰兒去較遠的母嬰室喂食,要麼在館內迅速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展館工作人員在執行規定時,直接驅趕就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了。正如有市民接受採訪時認為,“一切規則都應以人為本。”雖然公園有規定,但也需要看實際情況。如果母嬰室比較遠,或者不夠用,那麼公園應想辦法提供更多合適的空間給寶媽們使用。
如果對游客的不便多一點體諒,比如幫助嬰兒父母就近找一個僻靜場所,或臨時開放員工休息區供其使用,很可能就可以避免這起爭吵了。相信這種彈性操作和靈活處理,不僅不會破壞規則,反而會贏得公眾的理解與尊重。
常言道,“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規則與人性常情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這件事看似小事,卻給公共服務提了個醒:公共管理需要溫度,執行規則要有智慧。面對此種特殊情況,不妨自問一句:如果這是我的家人,我會希望怎樣被對待?(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