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讓學生可觸可感可體驗-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6 09:14:30
來源:中國文化報

非遺讓學生可觸可感可體驗

字體:

  隨着新學期的鐘聲敲響,山東各地中小學紛紛迎來別具一格的“開學第一課”。這些課程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産,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為青少年打開一扇了解傳統文化的大門,在他們心中播下傳承與創新的種子。

  近期,在淄博市部分中小學,淄博刻瓷作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驚艷亮相“開學第一課”。淄博刻瓷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以特製刀具在瓷器釉面鏨刻詩文、山水、人物、花鳥等內容為表現形式,經過一代代匠人的潛心鑽研,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格。

  在課堂上,李梓源、李新一等淄博刻瓷省、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親臨現場、言傳身教,為孩子們展現了淄博刻瓷的獨特魅力。今年7月,淄博11件陶瓷琉璃作品隨山東艦在香港展出,其中3件為淄博刻瓷作品。這些以“五嶽之首”泰山為題材創作的作品,完美展現出寫意山水的筆墨淋漓與刻瓷的金石韻味,以“國泰民安下的錦繡河山”為寓意,向外界傳播着中國聲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各地開設非遺“開學第一課”,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教育實踐。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非遺不再是書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變成了學生們可以觸摸、感受、體驗的鮮活文化元素。

  除了展示非遺技藝,部分地區還打出“融合牌”,將非遺傳承與普法教育等結合起來。

  在濱州市沾化區富國實驗學校,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以“非遺+普法”的創新形式呈現。活動開場,由沾化區司法局精心編排的漁鼓戲普法短劇《錢袋子保衛戰》精彩上演。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沾化漁鼓戲以高亢激昂的唱腔與詼諧幽默的表演形式,與電信詐騙典型案例巧妙結合。演員通過“中獎誘導”“虛假購物”等貼近生活的場景還原,用唱念做打演繹反詐技巧,把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的舞&語言,現場2000余名師生在歡笑中掌握了反詐核心要點。

  “原來法律就在我們身邊。” 富國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武欣宇在參與沾化漁鼓戲互動後興奮地&&,“我要把學到的反詐知識教給爺爺奶奶。”

  在濟南市萊蕪區汶源學校“銘記歷史傳薪火,砥礪奮進向未來”秋季開學典禮現場,萊蕪戰役紀念館講解員為學生們講述抗戰時期的英雄故事。一段段真實的歷史、一個個感人的細節,配合煎餅、布鞋、沂蒙山小調等紅色非遺的展示,把師生帶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山東省文化館副館長王芹指出,將非遺引入“開學第一課”,一方面有助於提升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讓青少年從小接觸和了解本土文化,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堅守民族文化的根脈。另一方面,將非遺融入校園教育,能夠激發青少年傳承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青少年對非遺的熱愛和參與,將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古老的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蘇銳)

  青島市的孩子們走進非遺體驗空間參觀 劉 玉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