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瀋陽故宮 感受古韻新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05 11:15:28
來源:中國旅游報

打卡瀋陽故宮 感受古韻新風

字體:

  “游人如織卻秩序井然,我們觀看了精品展覽,體驗了非遺和國潮項目,給瀋陽故宮點讚。”北京游客張景浩豎起了大拇指。瀋陽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瀋陽故宮”)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17年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近年來,瀋陽故宮積極推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活化利用,升級業態、優化服務,成為游客到瀋陽的必游景區之一。據統計,截至10月,瀋陽故宮今年累計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同比增長12.73%。

  古建風華 美不勝收

  瀋陽故宮是清初建成使用的重要皇家宮苑,也是清朝皇家行宮和珍品儲藏地。成功申遺20年來,瀋陽故宮在學術研究、展覽展示、文化宣傳教育和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市民游客了解歷史文化名城瀋陽的窗口。

  大政殿是瀋陽故宮的主體建築,建於1626年,是舉行大型慶典和議政的地方,其獨特的八角重檐攢尖式構造在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中獨一無二。

  跟着講解員的腳步,西安游客張姝一邊游覽一邊拍照,“瀋陽故宮的建築融漢、滿、蒙古族等多民族特色於一體,獨特的‘混搭’風格美不勝收。”隨後,張姝與朋友換上了滿族服飾,體驗了特色旅拍,在大政殿的金龍盤柱下當一回“格格”成為她旅途中的美好記憶。

  鳳凰樓正門前,不少游客排隊等待拍照。“修復後的鳳凰樓彩畫色彩亮麗,是備受大家歡迎的拍照點位。”瀋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佟悅介紹,近年來,瀋陽故宮保護修繕並面向公眾新開放了一批古建築區域,展示了古建魅力。

  前不久,瀋陽故宮攜手瀋陽京劇院、評劇院以及省內傳統技藝團體,舉辦了多場“故宮有戲”傳統劇目展演,諸多好戲在故宮古建築群間上演,獨特韻味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其中,瀋陽京劇院推出的經典劇目《貴妃醉酒》經重新編排,為觀眾展現了穿越時空的戲曲盛宴;瀋陽評劇院帶來的摺子戲《打金枝》中,評劇藝術與故宮戲&相得益彰,展現了瀋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故宮觀賞戲曲,別有一番滋味。”瀋陽市民李偉感慨,“我們在回廊下近距離欣賞演員們的精湛表演,更能直觀感受到中國戲曲藝術的魅力。”

  豐富展陳 傳承文脈

  近年來,瀋陽故宮舉辦了多樣化的展覽展示活動,提升了市民游客參與遺産保護的意識。

  瀋陽故宮博物院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們推出首個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一宮三陵’繪畫作品展等主題展覽,突出瀋陽故宮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展示成功申遺20年來瀋陽故宮的保護利用成果,展現其承載的歷史文脈。”

  “陳列展覽是講述文化遺産故事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瀋陽故宮推出了‘禦窯宮瓷——明清禦窯瓷器的傳承和創新展’‘萬福攸同——清宮福文化展’等12項精品展覽,並在新疆、廣西、福建等地舉辦了4項專題展覽,瀋陽故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今年3月,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山西博物院、鞍山市博物館舉辦的‘晉韻華彩——山西琉璃藝術展’,讓更多人了解了瀋陽故宮的文化底蘊。”瀋陽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付博説。

  開發文創 拉動消費

  在做好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的同時,瀋陽故宮還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與當代藝術、科技等領域跨界合作,推出了大政殿系列、八旗系列、永福系列等百餘款文創産品。

  以大政殿等古建為設計靈感的建築系列文創産品,以崇政殿、永福宮為設計元素的重殿疊翠絲巾……一系列文創産品讓文物活起來、文創火起來,滿足了廣大游客的多樣化消費需求。

  “瀋陽故宮推出的‘一舉高粽’粽子外形的甜品精巧可愛,太有趣了。”山西游客説。

  “優秀的文創産品不僅是人們深刻感悟中華文化魅力、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也是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拓展旅游體驗新領域、傳播瀋陽故宮新形象的重要引擎。”瀋陽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孟繁濤介紹,“下一步,瀋陽故宮將結合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文創産品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傳播價值,開發獨具特色的文創産品,培育旅游消費新增長點。同時,增加文藝演出、展覽展示內容,拓展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實踐方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旅游需求。”(周鳳文 吳 越)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