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導向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創新設計與實踐路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6 17:27:19
來源:新華網

核心素養導向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創新設計與實踐路徑

字體:

  核心素養導向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創新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回應了新時代對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將語言學習與思維品質、跨文化溝通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推動學生從單一語言技能的訓練走向全面素養的提升,這有助於打破傳統“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促進大學英語課程與專業學習、社會需求的緊密銜接,提升課程的實踐價值,核心素養導向的設計課程強調多元化,能夠通過課程模塊化、項目化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增強大學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

  明確核心素養目標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進行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創新設計,教師要做到明確核心素養目標,明確的目標不僅有助於教師把握方向,也能引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發展所需具備的素養內容。大學英語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課程,其目標不應僅局限於詞彙、語法、閱讀理解等語言技能的訓練,而是要以“核心素養”為統領,涵蓋語言運用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程綱要與教學目標中,通過清晰呈現這些素養要求,可以幫助師生保持一致性,為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奠定堅實基礎。在具體實踐路徑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在課程設計階段,將核心素養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個模塊中,做到目標具體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學習、案例分析等多樣化方式,將核心素養培育融入課堂活動,真正實現“學用結合”;在評價體系上,教師要設計與核心素養目標相匹配的多元評價方式,既考查語言知識掌握情況,也注重思維品質、創新能力與跨文化理解力的測評。

  構建模塊化課程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創新設計應以構建模塊化課程為重要路徑,模塊化課程能夠打破傳統課程體系單一、封閉的結構,形成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多維度課程框架,使課程內容更具針對性,通過劃分不同的功能模塊,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差異化的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可設置“語言技能模塊”以夯實聽、説、讀、寫、譯的基礎,“思維訓練模塊”以培養創造性思維,“跨文化交際模塊”以增強文化理解能力,“學術英語模塊”以提升學術閱讀能力,“職業英語模塊”以滿足未來就業、社會實踐的需求,課程體系不再是單一的線性知識傳授,而是面向多元能力培養的綜合&&。在具體實踐中,模塊化課程的構建應遵循“靈活組合、逐級遞進、學用結合”的原則;在課程規劃層面,教師應保證各模塊目標清晰、內容互補,並能夠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進行選擇性學習,提升學習自主性;在教學實施層面,教師可通過跨模塊項目學習,將不同模塊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整合,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在評價方式上,要建立與模塊化結構相匹配的多元考核體系,不僅評估單一模塊的學習成效,還要考查學生跨模塊的綜合素養。

  推進跨學科融合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創新設計應注重推進跨學科融合,以突破傳統英語課程的學科壁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培養。跨學科融合不僅能夠使英語學習從單一的語言技能訓練轉變為多維度的素養養成,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語言。例如,將英語學習與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信息技術、醫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能增強其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融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而使英語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要支撐,通過跨學科的內容設計,英語課程能夠實現與專業學習的緊密對接,增強學生學習的實用性。在實踐路徑上,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推進跨學科融合:在課程設計層面,教師應開發跨學科主題模塊,如“科技英語”“商務英語”等,讓學生獲取相關專業知識,提升學習的廣度;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採用項目化學習,將跨學科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英語去分析、解決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其綜合應用能力;在資源建設方面,教師應搭建跨學科教學&&,推動不同院係之間的課程共享合作,實現師資、教材與教學資源的互補。

  構建“多維融合,能力導向”路徑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實踐應以“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為目標,突破傳統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多維融合、能力導向”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例如,在進行課程目標重構時,將核心素養要素嵌入教學目標中,通過分層目標設計(基礎語言應用、批判思維拓展、跨文化溝通、創新表達)實現語言學習與綜合能力同步提升。學校可以加強課程內容整合,打破“語言技能分科”的割裂模式,將英語課程與專業知識、中華文化、國際視野融合,形成主題化、項目化、任務化的學習體系。同時,學校可以進行教學方式創新,採用“任務驅動+項目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環境,讓學生完成跨文化溝通、團隊協作與信息整合任務,強化學習的真實性。此外,學校可以進行評價體系轉型。建立“形成性+終結性”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通過學習檔案、口頭展示、跨文化項目報告等多維評估方式,實現從“分數導向”向“素養導向”的轉變,該路徑實現了大學英語教學從“語言知識傳授”到“核心素養培育”的轉型,助力學生成為具備全球勝任力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新時代複合型人才。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創新設計,不僅是對傳統語言教學模式的突破,更是實現高等教育育人目標的重要舉措。通過明確核心素養目標、構建模塊化課程、推進跨學科融合以及注重思維品質培養等路徑,大學英語課程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和批判創新思維能力。(作者:龔敏,江西水利電力大學)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24年度學會課題外語教育專項課題“賦權增能型外語教學模式在專門用途英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WY-D-0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4年度項目“數字人文視域下江西紅色文化的外譯與對外傳播研究”(課題編號:HSWH24052)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