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下小學教育公費師範生“三習”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6 15:44:26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背景下小學教育公費師範生“三習”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

字體:

  小學教育公費師範生,作為國家定向培養、畢業後直接到農村小學任教的專業人才,是補齊鄉村教育短板的核心力量。他們的高質量培養,不僅直接惠及鄉村振興和城鄉教育公平,更是高師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與擔當。構建高質量的教育見習、實習、研習“三習一體”教育實踐體系,正是培養高素質小學教育公費師範生的關鍵所在。

  調整課程結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將“三習”作為一門系統課程來建設,是地方高師院校專業培養的首要任務。高師院校可充分利用教師教育實訓基地,即師範專業通用技能訓練&&,訓練師範生的普通話、三筆字、教學技能、班級管理、現代教育技術,也就是“説、寫、教、管、用”五種技能,為“三習”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鋻於小學教育公費生定向委培的性質,其人才培養方案應區別於其他普通師資培養的小學教育專業。“三習”的課程負責人可指定專業負責人擔任,每個模塊需有明確的目標和相應的課程內容來支撐。從大一至大四,“三習”內容應體現螺旋遞進的特點,各環節之間要有清晰的層級教學目標、區分度和遞進關係。具體而言,“見習”可設置在第三學期至第六學期,共4周;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共12周;研習同樣在第七學期開始,共4周。同時,應為“三習”各環節制定相應手冊,方便師生填寫,尤其要設定反思環節,在各環節階段性完成後組織小組討論,確保各環節有負責人、準備充分,使師範生從感性認識到沉浸式體驗,最終在畢業時形成符合崗位需求的教育智慧,實現“有項目有研究,有成果有過程”。

  發揮高師院校主力軍作用,加強實習基地聯動

  相對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是取得良好實習效果的重要保證。《關於加強師範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明確指出:“協同建設長期穩定的教育實踐基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考慮本地區師範生規模結構和服務面向,與舉辦教師教育的院校共同遴選建設長期穩定、多樣化的教育實踐基地。”地方高師院校要積極發揮基礎教育師資供給的“主力軍”作用,主動走出高校,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動。根據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實習生數與教育實踐基地數的比例應≤20:1,師資隊伍的生師比≤18:1。以一個學院同一年級有500人的師範生為例,則需要25個實習基地和25位帶隊老師。若有師範專業的二級學院均需安排實習,某些實習基地需同時接納兩個甚至三個二級學院的師範生,因此,實習基地的建立勢在必行。

  目前,一些地方高師院校存在實習基地簽約率高但更換率也較高的問題,對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接納師範生教育實踐作為中小學工作考核評價和特色評選的重要內容,從機制上為師範生培養提供服務,構建實踐基地的“供需橋梁”,充當師範生教育實踐“雙導師制”的壓艙石。

  數智賦能,優化“三習”課程

  在高師院校中,可借助數智化手段賦能“三習”課程。其一,在教育見習中,可建立鄉村教育認知基底。例如,有些高師院校通過建立師德展覽館,對應“鑄師魂”的教學目標,融入“紅色傳奇、師德楷模、感動中國、校友風采”四大主題,將大量師德榜樣的經典視頻,包括優秀鄉村教師的案例,作為師德教育課程的豐富教學資源,活動採用現場觀摩和網絡點播兩種形式,助力師範生從“下得去”轉變為“扎根鄉土”。再如,有些高師院校積極利用遠程教學觀摩室,通過與鄉村實習基地的“遠程聯動教室”,在見習、研習環節實時觀摩基地課堂教學,提升實踐教學效率,雙方師生也可在線開展教學研討,探討基礎教育學習方式的深度轉型,分析鄉村學校的課程實施困境、家校關係特點等現實問題。其二,在教育實習方面,要融入鍛造鄉村教學實踐能力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除了讓師範生承擔教學任務,重點訓練其“差異化教學”能力,如針對鄉村留守兒童設計個性化輔導方案。教育研習則要培育鄉村教育創新素養,以問題為導向設置研習課題,如“鄉村小規模學校跨學科教學策略”“留守兒童心理資本培育路徑”等,要求師範生結合實習經歷形成研究報告,並嘗試轉化為教學方案。其三,要建立資源整合機制,構建“高校—地方政府—鄉村小學”協同體,其中高校負責提供理論支撐,政府提供政策與經費支持,鄉村小學提供實踐場域,三方共同開發《鄉村教育實踐指南》。

  重構小學教育公費師範生“三習”教育實踐體系,是鄉村教師培養的具體實踐。通過“認知—實踐—創新”的三階躍遷,培養出既懂教育規律又懂鄉村實際的“鄉村大先生”。這一體系不僅是師範教育改革的微觀切口,更是打通教育強國“最後一公里”的關鍵舉措,將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的教育動能,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教育公平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係202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鄉村振興視域下小學教育專業公費師範生‘三習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3JGZ171)階段性成果。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未來教師學院,莫軍苗)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