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中國|從中國到世界:無遠弗屆的中華典籍魅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6 10:56:21
來源:新華網

書香中國|從中國到世界:無遠弗屆的中華典籍魅力

字體:

4月22日,山東省濱州市渤海中學小學部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閱讀書籍。在第29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參加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享受閱讀樂趣。新華社發(初寶瑞攝)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從中國到世界:無遠弗屆的中華典籍魅力

  新華社記者周文其、馬欣然、張昕怡

  《道德經》《莊子》《陳氏太極拳圖説》……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的俄羅斯留學生張威雨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讀書生涯的“高光時刻”。

  “學校統計,去年我借的書最多,最喜歡的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剛剛參加完北語圖書館的頒獎儀式,張威雨自豪地説,他獲得了北京語言大學頒發的2023年“讀者之星”。

  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近年來,中華傳統文化書籍不僅受到更多中國讀者的青睞,也贏得許多外國讀者的心。

  中國哲學經典《道德經》已經被翻譯成近百種語言、超2000個版本,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最暢銷的世界文化名著,其中蘊含的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讓無數人著迷。

  年初的孟加拉國“二月書展”上,以中國文化、歷史書籍為主的“中國書屋”讓讀者留戀;3月的倫敦書展上,英文版《山海經:中國神獸圖鑒》備受歡迎;本月的巴黎書展上,文學、傳統文化、漢語言文字等主題的中國書籍紛紛熱賣……今年以來,越來越多中華傳統經典在眾多海外書展、文化節上脫穎而出,成為當地讀者的“心頭好”。


3月12日,一名參展商在英國倫敦書展中國出版單位的聯合展臺與工作人員交談。2024年倫敦書展12日在英國倫敦開幕,中國精品圖書廣受關注。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採用兒童喜聞樂見形式解讀經典的“儒小典”輸出了韓文版權並達成阿拉伯文、俄文、吉爾吉斯文等語種的出版意向;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展示民間技藝與民間藝術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圖畫書大係”輸出了韓文、阿拉伯文、烏爾都文版權……山東出版集團旗下的明天出版社將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圖書推薦給全世界的孩子。

  “童話山海經”阿拉伯文版將于今年5月在阿拉伯國家出版銷售,出版該書的阿拉伯科學出版社負責人謝巴魯表示,“童話山海經”可以讓讀者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了解中國文化的智慧和創意,大家對這套書非常期待。

  一項統計顯示,2016年至2021年的五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簽訂版權貿易協議增幅達167%。絲路書香工程從2015年到2023年4月共資助近3000個項目,版權輸出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的書籍有《道德經》《戰國策》《列子》等。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李偉榮認為,中華典籍“走出去”曾主要聚焦于四書五經、古典詩歌、古典小説等文學類和哲學類著作。眼下,越來越多的海外譯者對史學、科技、兵學等方面的中華典籍産生興趣。

  在《論語》中品評處世智慧,在《史記》中觸摸歷史滄桑,在唐詩宋詞中體悟唐宋氣韻與文字之美,在四大名著中感受古典小説的魅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王克非認為,中華典籍蘊含的東方哲學、文字之美等不僅能夠啟迪世人,更對促進中國文化的世界化闡釋具有深遠的學術意義和文化價值。


4月16日,讀者在合肥市新華書店三孝口店內讀書。新華社記者 傅天 攝

  “全民閱讀”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書香中國建設不斷推進的同時,從絲路書香工程到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從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到中外圖書互譯計劃,中國政府採取的多項舉措,使得中華傳統文化書籍被更多國家民眾看見,使得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更好地展開對話交流。

  在位于日本和歌山縣國際交流中心的“中華文化之角·尼山書屋”裏,書架上整齊擺放著200余冊各類關于中國文化的中日文書籍,供讀者借閱。和歌山縣國際交流中心日本籍工作人員中尾靜説,到“尼山書屋”學習漢語的人很多,還有一些老先生、老阿姨們學了幾十年漢語,他們都願意來這裏借書。

  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華介紹,2022年6月,“中華文化之角·尼山書屋”項目啟動,山東出版集團與山東16市有關部門對接,確定落地友城,整合外文圖書書目,設計書屋牌匾。集團還開發了“尼山書屋”數字化項目“尼山館藏”,通過美國數字閱讀平臺OverDrive,面向海外圖書館開展電子書館配服務。

  截至2023年底,已有97家“尼山書屋”落戶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34個國家,有5萬多種套圖書通過“尼山書屋”走進海外讀者視野。

  “最是書香能致遠”。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研究員楊竺松看來,經由圖書這一渠道,中華文明的魅力得以讓全世界分享。

  “多讀書、讀好書,能讓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加豐富,增進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楊竺松説。

  自2009年來到中國工作後,張威雨就逐漸愛上了這裏的風土人情。“中國人常説,‘活到老,學到老’,為了更了解生活的這片土地,我萌生了重返校園、繼續讀書的想法。”

【糾錯】 【責任編輯: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