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國二十載 奔馳以可持續發展踐行綠色出行使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6 17:04:04
來源:新華網

深耕中國二十載 奔馳以可持續發展踐行綠色出行使命

字體:

2025年是中國“雙碳”目標提出的第五年,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推動着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這一年,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在華生産與研發迎來二十周年里程碑,恰逢其“2039願景”推進的關鍵時期。作為全球豪華汽車行業的領軍者,奔馳始終將可持續發展置於戰略核心,深度契合中國“雙碳”目標,通過全産業鏈脫碳、技術創新迭代、社會責任踐行的多維布局,為中國汽車産業綠色轉型注入持續動能。

全球願景錨定綠色發展航向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實現‘零排放’出行,是梅賽德斯-奔馳堅定不移的戰略目標,這與中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高度契合,形成了相向而行的強大合力。”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佟歐福在第13屆中國可持續發展對話會上的表態,進一步顯示出這家跨國企業的清晰願景與戰略定力。

2019年提出的“2039願景”,明確了奔馳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産品陣容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凈碳中和的目標。這一全球戰略與我國“雙碳”目標相向而行,並轉化為紮實的本土化實踐。北京奔馳工廠率先應用人形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技術,成為先進製造業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的生動範例,其前驅車工廠更是斬獲中國汽車行業首張《ISO14068-1:2023實現碳中和核查聲明》,標誌着汽車企業在碳中和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

産品端的創新迭代成為戰略落地的核心載體。即將於2025年11月初在中國上市的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CLA,堪稱可持續設計的標杆之作。該車以“能效就是硬通貨”為核心理念,搭載800伏電驅系統和同級獨有的兩擋變速箱,實現866公里的CLTC續航里程和10.9千瓦時/百公里的超低能耗,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做好産品環境足跡管理。在材料應用上,新車再生熱塑塑料比例較上一代提升兩倍多,保險杠含25%再生材料,每輛車可減少約5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生動詮釋了“循環經濟”理念在産品設計中的深度融入。

“中國市場已從單純的消費市場轉變為創新策源地,這裡的技術迭代速度和用戶需求變化,正反向驅動全球産品的升級。”佟歐福在談及在華八個月的工作感悟時強調。奔馳將中國市場的創新成果納入全球體系。例如,基於中國道路場景研發的泊車輔助技術,經本地化適配後輸出至歐美市場;與Momenta合作開發的L2級智能輔助駕駛架構,融合全球L3級自動駕駛技術經驗,打造出適配中國路況的協作式轉向功能,實現了“本土化創新”與“全球化協同”的雙向賦能。這種戰略協同不僅讓奔馳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中構築了差異化優勢,更為全球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構建綠色製造與循環經濟生態體系

“可持續發展不是單一環節的突破,而是全産業鏈的系統性變革。從生産製造到供應鏈協同,從材料回收再用到能源結構優化,我們正以全生命周期視角推進脫碳行動。”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睿凱的話,揭示了奔馳可持續實踐的核心邏輯。

在生産端,北京奔馳已構建起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綠色製造體系。截至2025年9月,其光伏覆蓋面積擴展至43.9萬平方米,相當於61個標準足球場,總裝機容量達88.8兆瓦,綠色能源滿足超過80%的用電需求。這一成果的背後,是奔馳對空間資源的極致利用——將光伏板從廠房屋頂拓展至停車場頂棚,最終超額完成裝機目標。2024年,北京奔馳車輛生産環節的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38%,前驅車工廠較2023年減排近2.2萬噸CO₂e,相當於近120萬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福建奔馳則實現生産全流程碳中和,成為福建省首批100%使用綠電的企業,2024年通過節能項目節約256萬度電,物流環節採用鐵路、海運等多式聯運模式,顯著降低運輸碳足跡。

供應鏈的綠色轉型是全鏈脫碳的關鍵一環。截至2025年6月,北京奔馳和福建奔馳幾乎所有生産供應商均簽署“願景意向書”,承諾踐行碳中和目標。奔馳通過搭建“驅動可持續”&&,向供應商提供生命周期評估、碳核算、綠電採購等專項培訓,並對新車項目原生鋁材提出鋁業管理倡議(ASI)監管鏈認證要求,從源頭管控高排放原材料。這種“龍頭帶動、協同共治”的模式,推動綠色理念貫穿産業鏈各環節,形成覆蓋生産、供應、物流的全鏈條綠色生態,有力推動了全産業鏈可持續發展系統性變革的進程。

扎根本土的循環經濟深度實踐讓可持續發展從“減排”向“增綠”延伸。奔馳遵循“重新思考、做減法、少修易修、閉環回收”的4R原則,將循環理念融入産品全生命周期。2024年6月以來,奔馳中國已高效回收約391噸報廢動力電池及模組,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北京奔馳2025年啟動的溶劑回收項目,每年可回收約300噸廢溶劑,中水回用、二氧化氯水處理等技術試點減少了對新鮮水源的依賴,2024年單車用水量同比下降7%。與清華大學合作探索的本土化閉環回收體系,進一步提升了材料可回收性和再生資源利用率,讓循環經濟成為汽車産業實現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公益實踐書寫可持續發展人文溫度

“企業社會責任是梅賽德斯-奔馳的核心價值觀,它不是附加項,而是貫穿經營發展的根本信念。我們堅信,商業成功與社會貢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佟歐福的這番話,道出了奔馳二十年來深耕中國公益事業的初心。

在生態保護領域,奔馳星願基金不久前實現了對中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的公益覆蓋,創下了跨國企業公益合作的里程碑。2025年,星願基金正式啟動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三年期合作,聯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圍繞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社區共建等方向開展工作,助力這一“中華水塔”築牢高原生態屏障。自2007年在華開啟公益之路以來,奔馳累計投入超3.6億元,落實近百個公益項目,惠及超1億人次。從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物種保護(終身認養6隻大熊貓寶寶),到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管護,奔馳構建了從物種保護到生態教育的多維公益範式。

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是奔馳社會責任的另一重要維度。通過與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的合作,奔馳支持古建築修復與莫高窟文物保護,助力文化瑰寶跨越時空的傳承;與清華大學的戰略合作形成雙向共贏模式,既通過“碳中和人才教育”計劃培育青年人才,又推動産學研融合助力科技創新。在兒童交通安全教育領域,“安全童行”項目自2012年落地以來,已覆蓋全國210所學校、超26萬名學生,通過系統化道路安全教育幫助兒童提升交通防護能力,成為守護安全出行的溫暖力量。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奔馳始終堅守ESG實踐的長期承諾。佟歐福強調:“打造品牌需要久久為功,越是面臨挑戰,越要堅守核心價值觀。踐行社會責任不會因市場波動而動搖。”這種堅守體現在産品安全的極致追求上——全新純電CLA開發過程中累計投入數億元,完成180&車碰撞測試和15000次碰撞倣真模擬,電池熱穩定性提前符合2026年新國標;體現在數據安全的嚴格把控上,堅持“車內數據留存於車內”的全球統一準則,以合規性築牢用戶信任基石;同時也體現在與合作夥伴的協同共贏上,助力一批經銷商打造綠色零售示範店,共同推動可持續理念從生産端延伸至消費端。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梅賽德斯-奔馳正以“2039願景”為指引,深度融合全球技術優勢與中國創新活力,在全産業鏈脫碳、技術創新迭代、社會責任踐行的道路上持續邁進。從北京奔馳工廠的光伏板到三江源的生態管護站,從全新純電CLA的再生材料到“安全童行”的課堂,奔馳用紮實的實踐證明,可持續發展既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跨國企業融入中國社會、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由之路。在全球汽車産業綠色轉型的浪潮中,奔馳的“中國實踐”無疑為行業樹立了“戰略同頻、全鏈發力、責任共擔”的可持續發展典範。

【糾錯】 【責任編輯: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