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4日,2025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即“慕尼黑國際車展”)在德國慕尼黑舉行,全球汽車製造商齊聚一堂,集中展示最新技術成果與産業發展趨勢。中國車企集體亮相,新能源車型吸引了眾多海外觀眾關注。東風柳汽總經理、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車事業部副總經理林長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本次車展上,東風柳汽攜多款純電與插電混動車型亮相歐洲,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目前,公司正加快海外戰略布局。
林長波坦言,這是他第三次帶領東風柳汽參加慕尼黑車展,感觸頗深。“歐洲車展的專業化和國際化程度很高,這裡不僅展示産品,更展示未來汽車産業的方向。能在這裡與全球領先的車企同&交流,我們既感受到壓力,也看到機遇。”他説,“我特別注意到歐洲用戶對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關注度非常高,這對我們未來的産品布局是一個重要啟示。”
在談到歐洲市場時,林長波&&,這裡既是挑戰也是試金石。“歐洲法規較嚴格、用戶要求高,但正因如此,在這裡被接受,就意味着我們的産品和技術真正具備了全球競爭力。”他強調,歐洲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較高,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對東風柳汽而言,進入歐洲不僅是銷售,更是品牌和技術的升級,我們希望通過新能源SUV和MPV,為歐洲家庭提供多樣化的出行選擇。”
林長波介紹,公司産品目前已進入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整車出口,還通過散件組裝和與中資項目協同“走出去”,推動從産品輸出向産業鏈和生態鏈延伸。“我們的出海不是簡單把車賣出去,而是要真正融入當地市場,成為當地用戶信賴的夥伴。”
他説,為了適應多樣化市場需求,公司已完成100余項海外適應性開發,涵蓋氣候、路況、法規和駕駛習慣等差異。例如,在東盟市場研發右舵車型,在東南亞推廣插電混動,在歐洲則重點推出純電動車型。與此同時,東風柳汽在全球建立了近200家經銷商網絡,並在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地推進本地化生産和智能製造基地建設。“通過就地生産,縮短交付周期,還能帶動就業,真正做到與當地經濟的深度融合。”林長波説。
林長波認為,當前全球汽車産業正處於深刻變革期,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數字化出行趨勢日益顯著。他説:“中國車企出海不僅是為了市場份額,更是在全球産業格局中尋找技術和標準的驗證機會。中國在新能源電池技術和數字化運營方面具備一定優勢,而歐洲在産品標準和駕駛操控技術上領先。雙方在競爭與合作中都能獲得成長。”他指出,這一趨勢意味着,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既面臨嚴格的法規和高標準的市場,也有機會借助全球産業升級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
在技術方向上,林長波總結為“全球標準+本地適配”。他介紹,公司在産品布局上注重差異化:在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的市場,主推高端新能源SUV和MPV,既是為了滿足用戶對科技、安全與環保的高標準要求,也是順應當地的碳排放法規。在上述這些市場,公司在智能駕駛方面對標歐盟標準,設計語言更加現代化,並強調續航和安全性能。
在東南亞和中東,公司則更注重性價比,主打混合動力SUV和七座MPV,以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同時提升車輛在高溫和沙塵環境下的適應性;在非洲和南美等新興市場,則提供耐用型燃油車,以滿足長期高強度使用需求。在智能駕駛方面,歐洲市場重點強化自動剎車、車道保持等功能,東南亞市場優化摩托車識別系統,中東市場則着力增強防沙塵能力。
這種因地制宜的布局,既回應了市場需求,也體現了企業對全球多樣化環境的適應能力。林長波&&,不同市場有不同的痛點,企業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加以解決。
他同時指出,中歐在綠色轉型、智能製造等方面各有所長,合作空間廣闊。“如果能把歐洲的優勢和中國的優勢結合起來,將推動全球汽車産業加速變革。”林長波説,“我們希望在歐洲市場,互利共贏,共同推動清潔能源和智能交通的發展。”
林長波強調,海外布局不僅關乎市場拓展,更應兼顧環境和社會責任。“我們的智能製造基地嚴格遵循綠色工廠標準,採用節能工藝、光伏發電和循環水系統,力求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他&&,在産品端,新能源車型的推廣不僅符合當地法規,更推動城市交通減排;在供應鏈環節,公司優先選擇綠色能源供應商,並建立電池回收體系,力求將環保理念落實到生産和運營全過程,“我們希望通過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讓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獲得認可。”
他強調,海外拓展不僅是産品輸出,更是品牌與文化的雙向交流。公司通過與參加國際車展、開展公益項目等方式,努力塑造“負責任的本地企業公民”形象。展望未來,林長波認為,中國汽車出海應依託技術進步、品質提升和文化交流,着力提供符合當地需求的可靠出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