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有好禮 | 安徽全椒:六年育一樹,“搖”出來的大産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2 09:44:52
來源:新華網

家鄉有好禮 | 安徽全椒:六年育一樹,“搖”出來的大産業!

字體:

  在江淮分水嶺的腹地,隱藏着一處實力驚人的“堅果寶庫”,這裡是“中國碧根果之都”——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全椒縣地理位置優越,緯度與降雨量恰好與北美碧根果核心産區高度重合,為碧根果的成長提供了優厚的條件。而這片鬱鬱蔥蔥的碧根果林背後,是一棵果樹從栽種到挂果的多年堅守,也是一條用搖果機“搖”出來的鄉村振興大産業。

  全椒縣目前培育着9.5萬畝碧根果林,貢獻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碧根果産量。碧根果從樹苗栽種到首次挂果,需等待4到6年,8到10年後便會進入持續60至80年的盛果期。不同於普通品種,全椒自主培育改良的碧根果,不僅果型周正、果仁口感香脆,更有着強大的抗病蟲害能力。

  在果農定期除草與有機肥的精心養護下,每年十月,全縣果林便迎來“黃金采收季”,一顆顆裹着青色果衣的果實,成熟後沿縱棱裂開四瓣,輕輕一捏就能剝出飽滿的果仁。采收現場的“主角”,當屬一台&特製的“搖果機”,只需要抱着樹榦輕輕一搖,果實便“嘩嘩嘩”落下,省去了人工採摘的繁瑣與辛勞。

  這顆堅果渾身是“寶”:果仁可做零食,還能榨油、制果醬;外殼能加工成燃料、研磨材料甚至活性炭。這顆小小的堅果,可以直接帶動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捧上“致富果”,真正做到了既有“材”又有“財”!

  新鮮采收的碧根果,歷經陰幹、分揀、脫皮等工序,就能變成超市裏常見的堅果形態。在全椒,當地農戶採用特別的氣壓脫皮法來加工碧根果,不同於傳統水煮後擠壓去皮的方式,這種技術能避免果仁沾染苦澀味,讓國産的碧根果口感更鮮美、營養更豐富。

  而碧根果的價值,遠不止於果實。在果樹未挂果的間隙,農戶們會在林下套種小麥、紅薯,既實現了“一地兩用”的減碳增收,又讓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如今,全椒碧根果不僅滿足着大眾的味蕾,更實現了“社會得生態、企業得實惠、農民得增收”的多贏局面。這片扎根江淮的果林,也將繼續書寫着“六年育一樹,産業富一方”的鄉村振興新故事。

  近年來,中國農業蓬勃發展,各地特色“新特産”在國內外市場中嶄露頭角。新華網推出《家鄉有好禮》系列節目,以記者第一視角深入各地,探訪挖掘那些“小而美”“專而精”的特色農業産業帶,展現它們如何憑藉獨特品質與創新思路,在廣闊市場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天地。生動詮釋鄉村特色産業如何成為富民增收的“金鑰匙”,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

  (鳴謝: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中共全椒縣委宣傳部、全椒縣融媒體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樊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