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重”建設持續加力 支撐基建投資回升
多地啟動項目謀劃儲備
近期,多地一批“兩重”項目開工建設,涉及重大水利工程、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明年我國將更大力度推動“兩重”建設,全年投資額度或高於今年,目前多地已啟動項目謀劃儲備。
眼下,冬修水利進入黃金期,各地提速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11月19日,浙江省江山市張村水庫工程正式進入主體建設階段。作為“兩重”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張村水庫工程總投資25.3億元。建成後將顯著完善當地防洪減災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農田灌溉與城鄉供水。
就在十幾天前,另一國家“兩重”項目標誌性重大水利工程——四川引大濟岷工程建設啟動,工程設計年引水量15.23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575億元,建成後將與都江堰供水工程形成雙水源水網體系,結束成都平原“單水源依賴”歷史。
“兩重”建設的另一關鍵領域,交通重大工程也在加快推進。在湖北,武黃高速公路“四改八”改擴建項目衝刺年底項目建成目標;高鐵宜昌北站也正為開通運營做最後準備。
“兩重”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從2024年起,我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2024年共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7000億元,今年共安排8000億元支持1459個項目,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領域。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
目前,各地“兩重”建設正加快推進。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年來,國家已累計下達陜西省“兩重”資金239.2億元。截至目前,2024年“兩重”資金已使用70%以上,2025年“兩重”項目開工率已達到95%以上,預計年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山西省將推動年底前重點工程開復工率達到95%以上,“兩重”、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全面開工。
“兩重”建設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兩重’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介紹,今年1至10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0.0%,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9.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4.5%,佔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為22.6%,比去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民間投資增長34.5%,航空運輸業民間投資增長20.0%。
業內專家&&,隨着“兩重”建設加快推進,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成、新增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專門用於支持部分省份投資建設等“增量政策”落地,將為基建投資回升提供支撐。“後續基建或成為投資端的主要拉動力量,在‘增量政策’已落地的背景下,結合10月PMI建築業新訂單指數大幅回升,後續或存在基建實物量回升的可能性。”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説。
針對下一步“兩重”建設,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積極撬動超長期貸款、政策性金融等資金,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放大“兩重”建設效應。
記者了解到,明年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兩重”建設支持力度,全年投資額度或高於今年。近期,多地已召開會議,儲備謀劃2026年“兩重”項目。其中,湖北省天門市提出,將聚焦教育、醫療、交通、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謀劃儲備項目,加快項目前期工作。
“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現實需要,可以更大程度發揮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作用,既利當前穩增長,又利長遠強動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投資體制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有紅撰文&&,未來,要着力構建多元化、多層級資金投入機制。統籌好中央和地方資金、存量和增量資金、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確保與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合力,提高資金整體效能。(記者 汪子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