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總數達到470.5萬個,建成超過2萬張工業5G專網;建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340多家;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百家5G工廠,平均産能提升了25%……在11月21日至23日舉行的2025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多個數據彰顯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成效。
記者獲悉,面對當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趨勢,相關部門將加大政策力度,推動工業互聯網“向智”躍升。包括將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融合賦能行動,拓展“平台+智能體”服務,加強6G與工業融合的前瞻研究等。
近年來,我國超前布局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場景廣泛普及,促進製造業生産方式和企業形態加速變革。此外,5G+工業互聯網技術産品形成完整譜係,工業級5G網關、路由器等産品款式佔全球40%以上,模組成本較商用初期下降了90%。
“過去五年,我國5G+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從0到1的系統性突破,在網絡基礎設施、融合應用、技術産品、産業生態及政策服務五個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説。
在與會人士看來,當前人工智能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變量。不少企業正聚焦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現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創新實踐。
東風汽車集團副總工程師、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楊彥鼎説,在汽車産業,生成式人工智能使設計效率提升超過8%。接近九成的汽車企業已經引入了人工智能輔助經營。超過65%的汽車企業已經在規劃設立人工智能專職崗位。“未來,人工智能將向企業運營的各環節深度滲透,推動定制化生産與精準化服務模式普及。”
“我們將AI大模型技術確立為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的新引擎。”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李明明説,近期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平台升級了以“智能底座+大模型平台+智能體服務”為核心的新型體系架構,目的是讓AI可以滲透到工業生産的各個環節。
記者從會上獲悉,面向下一步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動工業互聯網“向智”躍升,加快行業融合應用“向新”拓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將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融合賦能行動,優化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拓展“平台+智能體”服務。實施工業互聯網和重點産業鏈“鏈網協同”行動,分行業制定融合應用指南,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加快5G工廠建設,加強6G與工業融合的前瞻研究。
敖立認為,未來,5G-A將成為推動工業升級的重要技術支撐,大帶寬、低時延、超大連接、高精定位等能力,將全面增強工業視覺檢測、運動控制、倉儲管理、定位感知及數據物聯等關鍵場景。此外,更高精度的運動軌跡規劃和遠程實時控制將獲得進一步突破。
據悉,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向優”布局。推動網絡、標識、平台、數據、安全五大體系,一體部署、協同建設,加快發展新型工業網絡,開展工業5G獨立專網試點,構建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記者 郭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