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良轉讓市場升溫 行業探索高效處置新路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1 09:12: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信用卡不良轉讓市場升溫 行業探索高效處置新路徑

字體:

  近期,信用卡透支類不良資産轉讓市場活躍度提升。據統計,11月以來銀登中心已發布23條信用卡透支類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市場呈現鮮明新趨勢:部分銀行開始探索轉讓平均逾期天數僅半年左右的超短賬齡資産包。此外,未訴不良資産佔比較高。

  業內人士認為,不良資産批量轉讓已成為銀行處置零售不良資産的重要模式,未來可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引入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同時,注重科技賦能,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對不良資産的回收率、處置周期進行更精準的預測,實現風險的有效防控。

  轉讓活躍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1月20日,11月以來銀登中心挂出的信用卡透支類的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達23條,其中平安銀行較為活躍,發布了9條信用卡不良資産轉讓公告。

  從單個不良資産包轉讓規模來看,未償本息總額從幾千萬元到幾十億元不等。其中,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的2025年第6期個人不良貸款(信用卡透支)轉讓項目公告顯示,該筆資産包未償還本息總額51.42億元,其中未償利息包括利息及信用卡年費、刷卡手續費、取現手續費等費用,該資産包涉及14.78萬戶借款人的14.84萬筆資産,均為未訴資産。

  從信用卡透支類不良資産包的逾期時間來看,多數在1500天以上,部分資産包逾期天數達2400余天,也就是長達逾6年之久。但記者也發現,部分國有大行開始嘗試縮短信用卡不良資産的處置周期。例如,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近日發布的信用卡透支相關不良資産轉讓公告顯示,相關不良資産包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638.22天;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近期發布的今年第4期信用卡透支類不良資産包的加權平均逾期天數僅為189.52天,遠低於行業常見的逾期天數。

  根據《商業銀行金融資産風險分類辦法》的五級風險分類標準,逾期超過90天的債權被歸為不良資産。

  未訴資産佔比高

  記者了解到,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正在向短賬齡項目傾斜,這類資産因逾期時間較短,債務人失聯率較低,催收難度和成本相對可控,因此在轉讓時可能獲得更高的折扣率。

  銀登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逾期賬齡與折扣率直接相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逾期賬齡在1年以下的資産平均折扣率為12.6%,而賬齡在5年以上的資産平均折扣率僅為1.8%。

  在信用卡透支類不良資産轉讓中,未訴資産比重有所上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不良貸款處置節奏。例如,平安銀行於11月4日發布的5條轉讓公告中,不良資産共有32703筆,其中僅有7筆為已訴。記者梳理多家銀行訴訟較多的資産包,發現訴訟比例也未超過20%。

  “信用類個貸在互聯網法院立案很困難,加之消費信貸的訴訟量大、訴訟周期長,且司法機關的訴訟處理效率有待提高,不良資産一旦進入訴訟環節對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的消耗很大。”某股份行北京分行法保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加強不良資産價值管理能力

  “近年來,資産批量轉讓已成為零售不良資産處置的主要模式。”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團隊認為,目前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在內的各類型零售貸款不良率都在上升,零售風險正在暴露當中。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自2024年以來有小幅上升趨勢,近幾年信用卡貸款不良率持續上升。不過,從斜率來看上升趨勢有所放緩。

  業內人士&&,當前,批量轉讓業務主要集中於信用類資産,而抵押類資産的處置仍面臨較多限制,建議研究將抵押類資産納入批量轉讓試點範圍,允許具備豐富的業務經驗、銜接順暢、貸後管理有效的機構先行先試。同時可引入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個人投資者參與,提升市場活力。銀行應加強不良資産價值管理能力,聯合AMC等機構設計債務重組、資産剝離、引入戰投等綜合方案;注重科技賦能,可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對不良資産的回收率、處置周期進行更精準的預測,有效防控風險。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