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超過36萬億元的公募基金行業,正經歷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的轉變。隨着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業績比較基準新規等相繼落地,基金公司、銷售機構的利益將與投資者的利益更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已從過去的“規模導向”,徹底轉換為“投資者回報導向”。系列改革措施相繼落地,不僅實實在在減費讓利,更從産品供給、客戶服務、投教陪伴、投研實力等多個維度,引導基金公司更加注重提升投資管理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供給。
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將分階段有序推進公募基金改革落實工作。今年下半年以來,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第三階段收官,部分配套細則陸續“面世”。其中,《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徵求意見稿)》突出業績比較基準的表徵作用,《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主題投資風格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系統規範主題基金的投資行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徵求意見稿)》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
費率方面,隨着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第三階段措施實施,預計每年將為投資者節省約300億元成本,加上前兩個階段的管理費和交易佣金下調,三個階段改革累計每年可向投資者讓利超500億元。
以上海機構為例,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以來,上海機構共降費讓利投資者約187億元。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已有2000余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指數基金主動降低管理費率、託管費率,累計讓利投資者約128億元;已有超過4400隻産品調降交易佣金費率,累計讓利投資者約59億元。
産品端方面,新模式浮動管理費基金實現常態化註冊,截至11月17日,已成立了45隻新模式浮動管理費基金,發行總規模合計超過530億元。此外,10月以來,華泰柏瑞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華安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批量調整旗下部分公募基金風險等級,確保風險等級與産品實際風險特徵相匹配。
基準方面,業績比較基準要素庫(下稱“基準庫”)建設也迎來新進展,《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要素庫運作説明(徵求意見稿)》於近日下發。根據徵求意見稿,基準庫分為一類庫和二類庫:一類庫納入市場表徵性強、認可度高的69隻指數,供主動管理型基金規範選用以提升産品可比性;二類庫納入使用頻率較高、市值容量較大的72隻指數作為補充,兩類庫均涵蓋寬基、行業主題及策略指數。
長城證券認為,隨着基準庫成立,管理人變更其旗下産品業績基準決策的成本將大幅增加。在相關制度安排下,基金産品風格或趨於收斂,主動權益産品投資風格將更穩定地“錨定”基準,風格漂移現象預計將顯著減少;行業格局有望重塑,並朝向“高標準、低漂移、重長期”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進化。
上海證券報記者還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從內部控制、投研體系、考核機制、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入手,對標對表推進改革舉措落地落實,比如強化對業績比較基準的選擇論證,構建“&&式、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在考核中偏重長期業績、團隊貢獻及合規風控等指標,組建專業化金融科技團隊等。
南方某公募基金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基金公司必須摒棄過去那種依賴渠道優勢和規模擴張的商業模式,而是要通過提升投研能力、提高風控水平、優化考核管理、進化客戶服務等,持續為投資者創造回報,贏得投資者信任,並帶動基金公司自身實現更好發展。
他建議:在運營管理方面,可成立專門部門加強對投資運作的過程管理,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在考核評價方面,在前期已經提高長期業績權重的同時,探索將基金利潤率、盈利投資者佔比等指標納入考核範圍;在投研改革方面,加強AI在投研領域的探索應用;在投資者服務方面,持續加大投資者教育與服務陪伴,引導投資者優化自身投資行為;在産品銷售方面,加大市場低位布局力度,同時在市場相對高位採取限額限購等方式調節銷售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