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深圳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日趨活躍。Wind數據顯示,按首次披露日期計算,截至11月17日,年內共有54起深圳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案例正在推進(包括進行中或達成轉讓意向),大部分案例聚焦新興産業強鏈補鏈、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國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開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這些並購潛在標的“硬科技”成色足,收購方多數有現金流支撐。戰略合作類並購能使企業快速引入外部尖端技術,彌補自身研發短板;垂直整合類並購能夠打通産業鏈上下游,增強整體競爭力。“圍繞‘20+8’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布局,深圳在資産端和資金端對並購重組予以全方位服務保障,相關企業有望提升技術壁壘和市場滲透率。”王開説。
並購“工具箱”助力企業強鏈補鏈
目前,深圳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在交易目的上注重引入外部尖端技術,通過協同效應增強整體競爭力;在交易方式上靈活多樣,協議收購、發行股份購買資産、吸收合併等層出不窮。
從交易目的看,並購重組正成為企業提升技術能力與拓展市場渠道的高效途徑,上市公司在謀劃之初就注重並購帶來的協同效應。
10月20日,傑美特公告,正在籌劃購買思騰合力控制權,交易價格及收購比例待進一步論證和協商。本次交易完成後,思騰合力將成為傑美特控股子公司。傑美特&&,公司將拓展在算力服務器、AI管理軟體及雲計算業務的産品能力。
“此次並購是一次頗具魄力的‘押注未來’之舉。傑美特是一家以消費電子配件製造為主的企業,而思騰合力處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聚焦高性能計算及算力底座解決方案的提供。這是一次傑美特向AI算力賽道的戰略性轉型。”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係教授胡繼曄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傑美特並非單純財務投資,預計是將自身在智能終端領域積累的B端客戶和市場渠道,與思騰合力的AI算力産品結合,幫助自身開闢“第二增長曲線”,重塑未來估值。
從交易方式看,多起並購重組交易收購方偏好現金交易或股權整合以優化資本結構。
10月30日晚,沙河股份公告,公司擬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晶華電子70%的股權。億道信息則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朗國科技100%股權與成為信息100%股權。
胡繼曄&&,以現金方式購買資産的特點是靈活性高、交易速度快。發行股份購買資産通過向交易對方增發新股來收購資産,可能伴隨配套融資,通常會將標的資産方與原上市公司股東深度綁定。“在政策鼓勵下,這些靈活多樣的交易方式共同構成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工具箱’,為企業實現産業升級、拓展市場、提升競爭力提供了資本支持。”
多因素共振提升並購重組活躍度
數據顯示,按首次披露日計,今年以來,深圳共計發生300起並購事件,屬於重大重組的有11起。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人士稱,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高新技術的加速卡位與資本尋求退出通道的內在需求,成為此輪深圳並購重組浪潮的深層動力。
首先,政策紅利為並購重組市場注入強勁動力。2025年3月,《深圳市促進風投創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6)》發布,其中提出“鼓勵國資國企等主體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探索設立産業並購基金”。今年10月,《深圳市推動並購重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出爐,明確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完成並購項目超200單、交易總額超1000億元。
“為推動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高效落地,深圳已從並購重組的資産端、資金端、人才培養、風險防控等方面進行了規劃。”王開&&,深圳明確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和專精特新企業參與並購,同時鼓勵國企提升對輕資産科技型標的的估值包容度,預計將催生大量整合機會。
其次,科技公司的技術卡位劃定了當前並購重組最活躍的賽道。數據統計,2025年深圳正在進行中的並購重組案例,75%涉及技術硬體、電子設備或互聯網軟體等高新技術領域,如至正股份收購AAMI 87.47%股權等,為深圳的並購市場刻上了鮮明的科技烙印。
最後,並購重組正成為資本常規的退出路徑。2025年1月,深證並購基金聯盟成立,並設立40億元並購基金。該組織依託上市公司、中小企業、證券保險、私募股權創投機構等多元化資源,致力於打造並購重組“深圳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