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住房租賃條例》施行兩月,如何更好推動新規落地?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住房租賃,事關萬千租客安居。今年9月15日起,我國首部專門規範住房租賃活動的《住房租賃條例》施行,為出租人和承租人維護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
新規落地兩個月來,帶來哪些積極變化?如何推動新規落實落細?“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新規帶來哪些積極變化?
前不久,在江蘇常州租房的小晨與二房東産生糾紛。對方不僅拒絕退還中央空調卡內小晨預付的900元費用,也不願退還合同約定的2500元押金,小晨隨後向法院提起訴訟。
“10月底開庭通知下達後,二房東很快退了部分費用,我就決定撤訴了。糾紛能夠順利解決,多虧了新條例‘出租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扣減押金’的規定,讓我維權更有底氣。”小晨説。
押金退還難、霸王條款、合同陷阱、虛假房源……我國住房租賃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亂象。專家認為,新規的實施,為依法治理住房租賃市場、解決相關糾紛提供了重要依據。
根據條例,房産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開展管理與服務。記者走訪發現,各地正在不斷完善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功能,為業主、租客提供便利。租客通過&&可實現房源核驗、信息查詢、網上簽約、登記備案等多種服務,與之前相比,房源信息的真實性明顯提升。住房租賃企業的管理服務也持續優化,更加正規透明。
記者在上海浦東新區的鏈家周浦新城店看到,店內佈告欄區域張貼了內部管理制度、租賃核驗流程等文件,經紀人都隨身攜帶印有人員信息的員工身份卡。
“我們委託出租必須三證合一,取得房屋核驗碼後才會對外展示該房源。同時,上下家簽訂租賃合同後,住房租賃管理服務&&系統會自動辦理租賃房源備案。”鏈家周浦新城店負責人説,條例讓房源備案有了明確依據,業主對備案工作配合度明顯提高;&&向企業開放數據接口,簡化了經紀人的工作流程。
業內人士&&,目前多地規模較大的住房租賃企業正在升級住房租賃産品,持續完善相關配套、提升租賃服務質量等。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黃卉説,條例通過企業登記備案、信用評價等機制,將各類經營主體納入監管範圍,一些不規範的經營主體逐步出清,市場競爭更有序,市場化、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優勢正在顯現。
新規落地仍待進一步細化
近日,重慶市南岸區大學生小邱通過學校租房群租到一間房,與房東口頭約定“押一付一”後支付了2000元。事後,小邱發現該房間存在消防設施缺失、房門為玻璃門等安全隱患,遂提出退租,房東卻拒絕退款。最終經警方介入,小邱收回1300元。
重慶市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趙傑&&,小邱的經歷不是個案。“條例明確規定租賃雙方需實名核驗、合同必須備案,但現實中仍有大量像小邱這樣沒簽合同、現金交易的‘手拉手租房’現象,為糾紛埋下隱患。”此外,糾紛的舉證責任相關規定尚不清晰。比如裝修品質糾紛中劣質材料該由誰舉證、檢測費用如何分擔等問題,目前還缺乏清晰且兼顧各方利益的規則設計。
從走訪情況來看,新規施行後,大多數正規中介能做到合同標準化與流程透明化;但仍有部分房源以“實惠”“短租”為名規避備案與監管,凸顯政策在執行中仍需進一步細化並加強監督。
記者以租房者身份諮詢時發現,面對“是否有兩千元以內的隔斷間”的詢問,大部分品牌中介明確&&“不做這類房源”,但仍有部分中介存在規避新規的“灰色操作”。例如,上海松江區某中介稱可提供便宜裝修的廉價出租房;廣西南寧德佑的一個中介人員説,&&本身不做隔斷房,但二房東改造後的隔斷房仍可上架。
記者還發現,仍有房産經紀中介網站的部分房源圖片存在明顯修飾現象,室內實景與宣傳圖片差距較大。經紀人小艾透露:“一些房源的實地狀況確實會與網絡圖片有差距,這類操作基本上是為了引流。”
北京市房地産法學會副會長趙秀池認為,當前市面上各房産中介機構之間數據互不連通,也沒有和住房租賃管理服務&&進行對接,難以保證房源信息的真實性和房源質量,存在監管漏洞。此外,多部門之間的協同監管、信息共享與聯合執法有待加強,條例相應配套制度與實施細則仍不完善,需要盡快予以細化。
如何推動新規落實落細?
條例針對群眾關心的押金糾紛多發、租賃合同備案少等問題作出規制,對住房租賃企業等相關經營主體的責任也有明確規定。下一步,如何推動新規落實落細?
“法律法規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吳璟&&,要進一步暢通消費者的維權渠道,落實行業協會、各企業及相關部門的投訴制度,依法治理押金退還難、任意中止合同、霸王條款、合同陷阱等亂象,推動住房租賃市場規範健康發展。同時,強化監管體系建設,提高監管執法力度和覆蓋面。
據悉,目前各地正在推出配套政策,推動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鄭州制定併發布《鄭州市住房租賃合同範本》,保障租賃當事人合法權益;重慶在條例&&後第一時間啟動配套管理辦法的立法程序,並印發通知強化全鏈條監管;北京瞄準個人“二房東”亂象,明確個人轉租10套(間)及以上將納入行業監管。
針對租金安全的監管難點,西安在落實新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數據端+資金端”的雙重監管;青島正在完善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住房租賃資金監管、企業信用評價等相關制度和監管措施;濟南逐步建立租金監管與監測功能,從“事後糾紛處理”轉向“事前風險預防”,防止不良企業“不合理收費”“卷款跑路”等情況發生。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房地産市場處副處長陸俊説,下一步將在條例基礎上制定更具操作性的規則與標準,擬對違規行為實施信用懲戒,對合規行為提供稅收、融資等政策支持;培育和規範市場化租賃企業,支持企業參與存量房屋盤活利用;構建多部門信息共享與協同執法機制,提升監管效能,並實現市、區(縣)、鎮(街)業務協同聯辦,提升規範化管理服務水平。
中國房地産估價師與房地産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建議,進一步豐富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功能,完善住房租賃相關從業機構、從業人員、租賃房源、租賃合同等數據,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為群眾安心租房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