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摩天嶺,風從山口灌上來,捲起大片枯葉。雲影緩緩掠過山脊,松濤像海浪一樣起伏。火情瞭望員孫忠全站在瞭望塔頂,雙手扶着冰涼的欄杆,目光沿着山勢一點點延展。他舉起望遠鏡,搜尋着山坳深處的每一個角落。這已是他在摩天嶺守望的第29個年頭。

9月28日,孫忠全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綽河源鎮摩天嶺瞭望塔上觀察火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馬金瑞 攝
從伐木工到守望者
摩天嶺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綽河源鎮西南40公里處,是大興安嶺嶺南的第二高峰。海拔不過千余米,卻是眺望林海的天然制高點。
1987年,年輕的孫忠全背着行李進了林場。那時的山是嘈雜的,油鋸聲、拖拉機聲晝夜不歇。油鋸剌開樹榦的聲音,像空氣被撕裂,木屑飛起,百年老樹接連倒下。
“那時候誰也沒覺得可惜,樹多得是。”他説。
木材一車車往外運,換來城市的樓房和工廠。直到後來,他才意識到山的顏色在褪去——土裸了,風更烈,連小溪都斷流。
1996年,他被調到摩天嶺瞭望站。那年春天,他第一次爬上塔頂。風大得幾乎把他推倒,望遠鏡裏是一望無際的林海。那一刻,他從“砍樹人”變成了“看林人”。
“那時不懂什麼生態,領導讓我守,我就守。”他説。

9月28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綽河源鎮摩天嶺瞭望站拍攝的孫忠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馬金瑞 攝
守山的頭幾年,他的生活中只剩下孤獨。白天聽風,晚上聽風,連夢都是風的聲音。山下還在伐木,他在山頂望著,心裏空得很。
2015年,大興安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那天,他正在塔上值守,聽到廣播裏傳來停伐的消息,看著林海在陽光下起伏,像一片沉默的海洋。他後來才明白,自己不只是“看林子”,而是見證一場關於綠色的回歸。
七個月的守望
摩天嶺防火期長達7個月。每年4月上山,10月下山。物資車把米麵、煤油、鹹菜送到山腳,剩下的全靠人一點點往上背。車走人散,山頂只剩他。
瞭望站下的一座“木刻楞”就是他在山頂的家,原木壘成,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爐火一滅,屋裏溫度立刻掉下去。春天上山時,屋裏冰冷,炕潮得燒不熱。夜裏爐火劈啪作響,火光照着墻角的積霜。風撞在木門上,發出悶響。

9月28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綽河源鎮摩天嶺瞭望站,孫忠全在匯報當日山中情況。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馬金瑞 攝
那時山上沒有電,沒有網。水靠雨水桶接,沉澱一夜才能用。一盆水要洗臉,擦身,再澆花。鹽和火柴都要按天數算着用。
吃完早飯,他開始一天的工作:爬塔、觀察、記錄。鐵梯被風吹得發顫,手一放上去,就能感覺到冰涼。
他習慣用隨身帶的小本子記下每天的天氣和風向。二十幾年來,他的抽屜裏筆記本塞了一大摞。
防火最緊張的時候是“五一”前後。春風乾燥,游客也多,他天不亮就要爬上瞭望塔,一站就是一整天。
“眼睛不能離開林子,一走神就可能出事。”他説。
有一年夏天,北坡方向升起一縷淡煙,幾乎和雲影融在一起。他反復確認,立刻通過電台報告。撲火隊及時趕到,發現是一處雷擊火點。
“要是再晚10分鐘,風一刮就燒開了。”隊員對他説。
“林子沒事,就是最大的事。”他説。
森林回來了
2015年停伐後,摩天嶺慢慢安靜下來。油鋸聲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鳥鳴。第二年春天,孫忠全看見一片被伐空的坡地上,冒出了一層細密的小松苗。風吹過時,葉尖閃着光。

9月28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綽河源鎮摩天嶺瞭望站拍攝的孫忠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馬金瑞 攝
“樹自己長回來了。”他看著那片新綠,語氣像在説一件稀罕事。
又過了幾年後,山裏更熱鬧起來。
一對鼠兔在他的小院安了家,每天清晨都能看見它們在石頭縫裏鑽進鑽出;一隻猞猁成了常客,起初只敢在遠處的岩石上蹲着,後來竟敢在他腳邊打盹。
“我忙我的,它睡它的,都習慣了。”他説。
有一次深夜,屋外傳來低沉的呼吸聲,緊接着是木門被重重拍響的聲音——是一頭被炸魚香味吸引來的棕熊。孫忠全屏住呼吸,手握斧頭,一動不敢動。等門外安靜下來,他的手心全是汗。
“棕熊上山,説明林子真活過來了。”他説。
隨着樹多起來,溪水也回來了。雨後的小溝裏有了水聲,風吹過松林時,帶着潮濕的松脂味。
他坐在塔頂,看雲影在林海上移動。那一刻,他突然覺得不再孤獨。

這是9月28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綽河源鎮拍攝的摩天嶺林海日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馬金瑞 攝
“原來山上有生命在動,我不是一個人。”
他開始更仔細地觀察每一處林線:哪條溝谷常起霧,哪個坡最容易乾裂,哪片林子風口最大。他用這些經驗判斷火險、分析風向。
“山跟人一樣,有脾氣。你守久了,就懂它什麼時候要‘發火’。”他説。
他還自製了一個“煙色表”——用不同深淺的鉛筆塗色,標注從灰白到深灰的層次,方便對照。

10月26日,孫忠全在摩天嶺瞭望站搬運物資。(受訪者供圖)
“煙有硬有軟,顏色一變,我就知道是霧還是火。”
這份敏感救過幾片林子。多年來,摩天嶺防火區實現零重大火情。
8年前,孫忠全退休的老伴劉坤搬上摩天嶺。
她帶來花布窗簾、白被單,還有一口鐵鍋。屋裏開始有燉肉香。傍晚,兩人搬着小馬扎坐在門口,看夕陽染紅林海。

10月26日,孫忠全的妻子劉坤在摩天嶺瞭望站搬運物資。(受訪者供圖)
如今,瞭望站通了電,也有網絡。劉坤在窗&種了幾盆花,老兩口也在山上養了一隻小狗。
春天雪線退到坡腳,夏天雲霧從腳下升起,秋天黃葉鋪滿山谷,冬天風雪封山。孫忠全能從風向、濕度、鳥鳴聽出天氣的變化。
29年,他忍過了孤獨、挺過了風雪,守望著林海一點點復綠。(記者 馬金瑞)

這是10月26日拍攝的大雪封山的摩天嶺瞭望站。(受訪者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