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檢查,兩類人群可以不做 | 健康體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6 19:02:27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骨密度檢查,兩類人群可以不做 | 健康體檢

字體:

  骨骼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估指標不僅包括鈣含量,還涉及骨骼強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骨骼健康狀態。需要明確的是,並非人人都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查。而且,當下流行的體脂秤及體檢中常用的超聲骨密度檢查,均不能作為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依據。正確認識骨密度檢查的適用人群,既能避免醫療資源浪費,也能減少不必要的健康焦慮。

  哪些人不需要常規進行骨密度檢查

  1 兒童及青少年群體

  有的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身高或營養問題,會定期帶孩子做骨密度檢查。這一行為缺乏醫學依據。目前,國內外尚未建立針對兒童青少年的骨密度參考數據庫,兒童的檢查結果只能與20歲以上成年人的標準進行對比。由於生長髮育的特點,兒童的骨密度本就低於成年人,若據此判定骨密度偏低,極易誤導家長。僅當兒童存在反復骨折、骨畸形,或因治療需要長期監測骨密度時,才需要做這項檢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長將骨密度與生長髮育速度直接挂鉤,甚至盲目給孩子服用鈣劑。這可能導致鈣攝入過量,增加腎臟負擔,或導致骨骺提前閉合,反而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髮育。

  2 健康的青中年群體

  年輕人若營養均衡、作息規律且熱愛鍛煉,就不需要將骨密度檢查納入年度體檢。人體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之後隨年齡增長逐漸流失,女性絕經後,流失速度加快。因此,健康的青中年群體短期內不用擔心骨質疏鬆問題,過度檢查反而可能造成心理負擔。

  哪些人需要定期做骨密度檢查

  1 老年群體

  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應將骨密度檢查作為基礎評估,如有問題,根據醫生的建議復查。這是因為女性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驟降,每年骨量流失率可達2%~3%,而男性70歲後性腺功能減退,骨代謝失衡風險顯著增加。

  2 存在骨折風險因素的人群

  絕經後至65歲的女性、50~70歲的男性,若存在骨折危險因素,如腰背疼痛、身高降低3厘米以上、駝背、活動能力下降等,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查。

  3 發生過骨折的人群

  50歲以上任何原因導致骨折的患者,均需通過骨密度檢查評估骨骼狀況。臨床數據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一年內再次骨折的發生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及時干預可顯著降低二次骨折概率。

  4 患有相關疾病或服用特定藥物的人群

  類風濕性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疾病患者,或長期服用藥物、可能導致骨量丟失的人群,無論年齡大小,均要定期監測骨密度。以糖皮質激素為例,長期服用者每年骨量流失率可達3%~5%,這類人群在用藥前及用藥期間,每6~12個月均需進行骨密度檢查。

  這些檢測骨密度的方式不可信

  體脂秤的“骨鹽量”指標

  體脂秤的“骨鹽量”是指骨骼內鈣、磷及骨基質的重量,理論上可反映骨骼健康狀況,但實際檢測原理存疑。體脂秤通過電阻測量,結合身高、體重等數據估算骨鹽量,而飲水情況、使用方法、環境溫度甚至身高數據方面的細微誤差,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晨起空腹與餐後測量的結果可能相差1~2千克;冬季室內外溫差大時,數據波動更為明顯。因此,體脂秤不能作為骨質疏鬆症的篩查或診斷工具。

  超聲骨密度檢查

  超聲骨密度檢查因操作簡單、無輻射,被體檢中心和社區醫院用來測量腳後跟、手指或腕骨骨密度。需要注意的是,該檢查僅為篩查手段,即便結果顯示異常,也要到正規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骨質疏鬆症患者接受這一檢查,也可能出現結果正常的情況。這是因為超聲檢查主要反映骨骼的硬度,無法精準測量骨礦物質含量,對於早期骨質疏鬆症或松質骨為主的部位如腰椎,漏診率較高。

  雙能X線吸收法(DXA)才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金標準”,即通過低劑量X射線檢測腰部和髖部骨密度,同時評估身體的脂肪和肌肉量。需要注意的是,僅檢查單一部位,可能導致漏診。拿到檢查報告單後,即便數值在正常範圍內,也要由專科醫生結合患者症狀、疾病史、家族史等綜合判斷,患者切勿自行解讀。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 王覃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 冉興無

  策劃:余運西 王寧

  編輯:欒兆琳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