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江西南昌市的一家醫院內,連續工作兩天兩夜後,護工范成娥在照顧病人期間,昏倒在衞生間,2個多小時後被發現,經搶救無效死亡。

范成娥與所在護理公司並未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而是以勞務協議來確立服務關係,公司沒有給她交包括工傷險在內的社保,雖然部分公司會為護工購買商業意外險,但保額極低,理賠困難。

范成娥的遭遇並非孤例。在護工行業,缺乏社保和意外險保障是普遍現象。根據人社部統計數據,全國7.34億就業人口中,擁有完整社保的人最多只有2.46億,僅佔就業人員總數的33.5%。數以百萬計的護工每天照顧着他人的健康,自身卻裸露在風險之中。

隨着老齡化的加深,社會對護工的需求越來越多,面對護工行業當前存在的一些困境,一系列破局與探索正在展開。今年4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發布《醫院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江西省首批10家試點醫院之一,在引入第三方護理公司提供照護服務時,對護工權益保障提出了要求。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也在加強制度保障。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9月&&司法解釋,明確“自願放棄社保”協議無效,從法律層面堵住企業規避社保責任的漏洞。這些舉措彰顯了從地方到中央協同推進護工等群體權益保障的決心。

記者:余剛 劉佳敏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