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助推中國西部産業結構向“新”而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5 08:37:27
來源:新華網

民營經濟助推中國西部産業結構向“新”而行

字體:

  2025年9月18日,在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總裝車間拍攝的即將下線的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新華社重慶11月4日電 題:民營經濟助推中國西部産業結構向“新”而行

  新華社記者伍鯤鵬

  重慶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內,一派科技感滿滿的忙碌景象。1600多&智能終端與3000余台機器人協同作業,以極快的速度完成焊接、噴塗等生産環節,一輛輛智能網聯汽車正不斷被組裝完成。

  “我們公司如今深耕高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賽道,建成3個超級工廠。今年前三季度,集團營收超過1100億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0萬輛。”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説。

  賽力斯的快速發展是民營經濟在中國西部釋放澎湃活力的縮影。以重慶為例,“十四五”期間,重慶民營經濟增加值從1.48萬億增至1.98萬億;佔GDP比重由59%提升至61.6%;民營市場主體數量從290.1萬戶增至367.3萬戶,佔比達97.8%。

  如今,民營企業在西部已全面進入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高新産業。借助5G、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民營企業與地方發展戰略實現精準“共振”,助推中國西部邁向科技創新的技術新高地。

  2025年9月19日在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拍攝的自動化生産作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重慶華峰是以化工新材料為主的民營企業,已累計實現産值超2000億元,並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産基地、全球最大的單體氨綸生産車間和中國最大的鋁熱傳輸複合材料生産基地。華峰集團董事長尤飛宇&&,近年來企業經數字化改造後,逐步實現産業鏈、産品鏈、價值鏈高端化,並打造出新材料産業生態圈。

  此外,其他産業領域在西部也迸發出創新動能。在電子信息産品領域,手機企業OPPO重慶生産基地在引入先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後,實現監控生産數據的實時採集和分析,一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折疊手機;在生物醫藥領域,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流感、HPV等疫苗産品獲得了國際權威認證,成功銷往多個國家……

  德國川渝總商會執行會長、重慶僑商領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嚴澍牽頭創辦重慶僑商産業園,已簽約日本、新加坡等國投資項目及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共11個。“今年重點引進的高新技術汽車線束廠,計劃年底正式投入生産,預計明年産值超過20億元。”嚴澍説。

  民營企業2024年已貢獻中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佔比超過80%。如今在重慶,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百強研發費用總額達173.37億元,佔全市當年研發投入的23.12%;在四川,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百強中已有83%為民營企業,成為當地技術創新主力。

  良好創新生態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沃土,是激發民企帶動當地向“新”的關鍵。為此,中國西部各省區市圍繞優化環境、市場拓展、融資促進等方面持續加強政策供給,保障民企創新活力,為民營企業發展鋪路架橋。

  陜西省近年&&《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等政策,健全相關政策和執行機制,創新民營經濟服務模式;重慶&&《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民企搶佔未來産業新賽道、助推數字化轉型升級等。

  在政策支持下,民營企業帶動西部産業結構向“新”而行的腳步持續向前。全球渝商大會3日在重慶開幕,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30個省份的渝商代表參會。大會促成簽約投資項目合同金額達567億元,項目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製造、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領域。

  “我們將持續加大在重慶的投資力度,建設更高世代線、更先進製程的生産線,打造智能化綠色化標杆工廠,助力這座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顯示創新發展高地。”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智勇説,希望與更多企業並肩攜手,繪就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底色。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