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近日在2025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領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可以預期,對金融的促進與影響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金融監管鼓勵支持金融機構運用最新科技,優化金融服務、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加強風險管理,確保穩定有序。
提到數字金融的具體概念,廣大消費者可能稍感陌生,但如果説起因它而變的金融服務,如刷臉支付、線上申請貸款、智能客服等,消費者一定有切身感受。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何為數字金融?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2024年11月聯合印發的《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為關鍵驅動,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高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競爭力,保留必要的現金等傳統金融服務方式等。
發展數字金融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以人民為中心,把握機遇、重視安全,並答好“三道題”。第一,金融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第二,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數字技術如何更有效地發揮作用?第三,如何平衡好發展與安全?
消費者的基本金融服務需求源於日常消費、生産經營活動。想購置家電,但購房款已佔用大量資金,如何在保持流動性的同時滿足購置需求?預判産品有良好市場前景,想擴大生産規模,但自有資金有限怎麼辦?作為服務的供給方,金融機構要想辦法融入消費、經營活動場景,只有融入場景,才能觸達用戶、提供服務。數字技術為場景融合提供了可能。以供應鏈金融為例,在得到授權的前提下,金融機構可將信貸系統接入企業內部系統,實時獲取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的交易數據,據此判斷企業的資金需求、還款來源、信用風險等,可以説,能否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已成為影響金融機構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基本需求被滿足後,消費者的升級需求是,金融服務能否更便捷、更具性價比?數字技術為此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刷臉支付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其背後是人臉識別技術、加密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支撐。智能客服為用戶解惑答疑、減少等待時長,其背後是人工智能推理大模型的部署與升級。今年以來,多家商業銀行已完成DeepSeek最新大模型部署,其目的是升級金融知識數據的邏輯分析能力,提高服務的可得性與便捷性。以往的大模型通常適配較為簡單的標準化場景,難以處理需要深度推理的長鏈條任務,相較之下,邏輯推理能力強的大模型可以通過長周期規劃能力、非結構化數據分析能力,結合多維度用戶畫像、金融産品特點等要素,為用戶定制、推薦更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發展的同時要重視安全。金融是經營管理貨幣與風險的行業,在科技應用方面對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較高。數字金融風險事關千家萬戶、千行百業,必須在創新的同時把好安全關。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有關部門要指導金融機構嚴格落實數據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完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強化數據安全的密碼保護;金融機構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識別潛在風險,提升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水平,防患於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