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3.61萬億元,同比增長4%。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今年一、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3%和4.5%,三季度增長6%,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我國貨物貿易頂住壓力,實現了平穩增長,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從月度數據來看,9月份進出口總值4.04萬億元,同比增長8%,比上月加快4.5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月度最高增速。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9月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上行,好於市場普遍預期。主要原因包括去年同期颱風影響外貿出運、出口基數大幅下沉以及今年中秋節錯期工作天數增加。另外,國內産業轉型升級正在為出口提供新的增長動能。
馮琳認為,當前全球範圍內AI投資大幅度增長,加之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效果比較明顯,帶動芯片、新能源汽車等出口快速增長,對整體出口形成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我國出口産品呈現向新向優趨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機電産品12.07萬億元,增長9.6%,佔出口總值的60.5%,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儀器儀表等高技術産品分別增長8.1%、22.4%和15.2%;“新三樣”産品、鐵道電力機車等綠色産品增速均達到兩位數。
同時,進口運行也逐步回升。隨着內需潛力有效釋放,二季度進口同比增長0.3%,三季度增速進一步加快到4.7%。三季度,原油、金屬礦砂進口量同比分別增加4.9%和10.1%;計量檢測儀器、計算機及通信設備進口值分別增長9.3%和8.9%。
對於外貿表現,王軍用“有底氣、有朝氣、有銳氣”來概括。有底氣,主要體現在外貿大盤穩。截至9月份,我國出口、進口已連續4個月同比雙增長。外貿大省挑大梁作用持續發揮,前三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5省市進出口合計增長5.2%,對全國進出口增長貢獻超8成。從國際數據看,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占全球貨物貿易總值的比重為11.8%,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有朝氣,主要體現在增長動能新。隨着新質生産力不斷發展,重點産業提質升級,我國出口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創新。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54.9%。風電“出海”跑出“加速度”,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增長了23.9%。此外,我國出口的龍舟、木雕、剪紙等非遺産品加入了當代潮流元素,“老手藝”煥發了新活力,在海外廣受歡迎。
有銳氣,主要體現在外貿主體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前三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達到70萬家,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出口企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進口企業也連續3個月回升。
積極因素累積,進一步增加中國外貿穩增長的底氣。憑藉敢於開拓的銳氣,我國外貿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是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夥伴,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志華日前&&,中國持續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3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之間貿易成本大幅降低,貿易合作更加緊密。
不過,展望四季度,外貿壓力不減。王軍指出,當前外貿面臨的不確定性和困難增多,疊加去年基數較高等客觀因素,四季度穩定外貿發展仍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市場預計,接下來穩外貿政策可能加力。馮琳分析,一是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二是加大對出口企業的定向支持,重點是金融支持;三是着力穩住更多出口市場,包括和更多經濟體簽訂或升級雙邊、多邊自貿協定,和更多國家商簽互免簽證等。
馮琳判斷,在各類支持政策充分發力下,四季度我國出口下行壓力可控,外貿領域就業有望保持穩定。
王軍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完整的産業體系的優勢突出,進出口保持韌性和活力,這些都將為下一階段外貿穩定發展提供支撐。(記者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