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企業的價值 | 解碼南京紅太陽破局重生路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1 20:08:56
來源:新華網

發現企業的價值 | 解碼南京紅太陽破局重生路徑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黃海榮)“十四五”中後期,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航船駛入深水區。以深入推進並購重組與破産重整制度落地為雙槳,資本市場正劃出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新航道。

  從“政策東風”到“多方協同創新”的雙向奔赴

  近年來,證監會持續優化重整制度供給。2025年,證監會為加強上市公司破産重整監管,有效化解上市公司風險,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證券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1號——上市公司破産重整相關事項》。

  與此同時,2025年正值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國資委要求各地國資通過並購重組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企業從“短期紓困”向“長效治理”實質性轉型。國資委同期印發的《關於國有企業參與上市公司重整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國資主體“積極穩妥參與有價值上市公司的重整工作,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在政策雙輪驅動的背景下,紅太陽司法重整案徐徐展開。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太陽公司)是以綠色農藥及“三藥”中間體研發、製造、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自主可控的吡啶鹼、除草劑、氯蟲苯甲酰胺、擬除蟲菊酯等成熟綠色農藥産業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曾位居中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企業前三名,吡啶鹼全球市佔率40%以上。

  時間回撥到2024年12月,南京中院裁定確認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並終結重整程序。這場始於2022年11月的預重整,最終以化解141億元債務、穩定上下游近萬名職工就業、維護300余戶債權人和2.04萬戶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成果收官。至2025年6月,ST紅太陽成功“摘帽”,股票簡稱正式變更為“紅太陽”,日漲跌幅限制由5%變為10%。這一變化標誌着紅太陽曆經數年調整後,終於走出困境。據江蘇法院網消息,紅太陽重整案例是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實施強監管背景下,全國首例完成重整且執行完畢的上市公司重整案。

  上市公司風險化解面臨司法程序複雜、各方利益平衡難、短期救助與長期發展脫節等深層挑戰,紅太陽在重整過程中探索出一條國資戰略引領與市場化、法治化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南京市兩級法院採用協同重整模式,通過上市公司和原控股股東兩案協調審理,同時將“綠色價值”融入重整價值識別和挽救機制,綜合運用“協同重整+預重整+重整”程序方式,一攬子化解整體債務危機。這種創新模式,成為後續其他上市公司風險處置的可借鑒範式。

  據公開披露消息,紅太陽2024年實現營收30.07億元,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3.89億元成功扭虧,實現歸母凈利潤3.88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0.85億。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4.60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2.08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37億,較去年全年虧損明顯收窄。股價方面,去年12月摘星後至今,最大漲幅達83%,截止10月10日收盤,紅太陽報收6.63元。

  從“財務救急”到“戰略共建”的國資賦能邏輯

  2024年12月,紅太陽控股股東正式變更為雲南合奧産業合夥企業,實際控制人轉為曲靖高新區管委會,標誌着紅太陽正式成為國有企業。與傳統的國資“兜底救急”角色不同,曲靖國資的入場展現出清晰的戰略投資邏輯。

  深度綁定産業協同。參與紅太陽重整的曲靖國資,背後是雲南作為農業大省對綠色農藥的剛性需求,以及曲靖作為西南地區重要農業基地的産業配套。重整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利用企業“合成生物+數字化”技術優勢,建設零碳園區,打造生化農藥、生物質新能源等新型産業。這種基於産業鏈協同的深度綁定,使國資的介入超越了簡單的“輸血”,升級為對“造血”系統的根本性重構。

  據悉,紅太陽正加快推進在雲南曲靖的産業布局,依託當地豐富的水、電、原材料等資源優勢,大幅降低生産製造成本。據公司透露,雲南項目計劃在2025年內投産。

  治理結構的革命性重塑。根據2025年5月的股東大會信息,公司在治理機制和大額資金的使用上,嚴格遵循國企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規範,進行“三重一大”前置研究討論程序,確保在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和資金使用上實現審慎把關。重整後的紅太陽董事會完成了徹底改組,新董事會成員中既引入了具有國資背景的産業專家,也保留了原管理團隊中的核心技術骨幹。這種“國資引領+專業運營”的治理模式,既確保了戰略方向的把控,又維持了企業運營的專業性。

  “我們看中的不只是紅太陽的殼資源,更是其完整的農藥産業鏈和全球市場布局。”參與重整的國資負責人&&,“通過導入我們的資源和戰略視野,可以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

  從“債務化解”到“價值重構”的資本運作智慧

  在紅太陽重整的進程中,參與各方創新探索出一條通過資本運作實現企業價值重構的新路徑。

  首先,創新進行技術價值的重新發現。在傳統財務分析中,紅太陽的專利技術往往被債務危機所掩蓋。而在重整過程中,專業機構對其600余項專利進行了全面評估,特別是其在綠色農藥領域的核心專利,被賦予了更高的估值權重。這種對技術價值的深度挖掘,為後續的戰略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公司發明了全新的專利工藝技術路線,構建了從聯吡啶到敵草快二溴鹽的全産業鏈;公司經過10年技術攻關創造的全新化合物-敵草快二氯鹽,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和美國PCT專利,獲國家核準的獨家登記證;圍繞公司核心原藥布局藥肥市場,目前正在登記“氯蟲+GR”等雙標藥肥,新産品生物菌劑枯草芽孢桿菌“豪撒”已經面市,蘇雲金桿菌也即將中試生産,從而標誌公司已成功進軍生物農藥及微生物菌劑市場。公司的技術改造也在加速推進。截至2025年5月,K酸、氯蟲苯甲酰胺的技術改造已經完成,在技術領先和成本控制方面基本處於行業頭部位置,産品滿負荷生産,技改後的産能在8月中下旬完全釋放。

  在全球布局方面,紅太陽正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開拓東南亞市場。2025年初,公司董事長楊一率團訪問老撾,考察在當地設立生産基地或拓展農業合作項目的可能性。

  據楊一介紹,公司現有産業主要原材料為乙醇,而乙醇的主要原料為木薯,整合東南亞豐富廉價的木薯資源,形成國際農業産業。同時,依託現有生産基地和曲靖項目地,新建生物乙醇項目,解決現有農藥産業原材料的同時,可以形成以生物乙醇燃料為主、並聯産生物質天然氣和生物甲醇的生物新能源産業。

  紅太陽的重整實踐,反映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背景下,市場各方對困境企業拯救路徑的探索。從債務化解到戰略轉型,從治理重構到業務創新,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

  對於這家剛剛走出債務危機的企業來説,重整完成只是漫長轉型道路的起點。如何在新的治理框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平衡短期經營壓力與長期戰略投入,這些都是擺在管理層面前的現實課題。市場的期待與企業的實際表現,將在未來持續接受檢驗。

【糾錯】 【責任編輯:王蓓蓓 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