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記者發稿時,9月以來超170家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值得關注的是,邁威生物、甘李藥業等多家創新藥企備受機構青睞。其中,創新藥管線研發投入、研發進展、BD(商務拓展)交易等是機構重點關注的話題。
機構&&,“創新+國際化”的産業趨勢將保持不變,繼續看好創新藥主線。預計接下來,圍繞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大會前後相關的臨床數據披露與BD交易有望帶來板塊新一輪投資機遇。
創新藥研發進展備受關注
根據Wind數據,截至10月9日記者發稿時,9月以來接受機構調研頻次前十的醫藥生物公司中,邁威生物獲機構關注度最高,累計接受機構調研超330家次;甘李藥業、興齊眼藥並列第二,接受機構調研頻次均為84家次;博瑞醫藥、恩華藥業、信立泰等緊隨其後,接受機構調研頻次均在75家次以上。
邁威生物9月17日公告,公司與Kalexo Bio,Inc.公司就2MW7141項目簽署《獨家許可協議》及《優先股股權購買協議》。該雙靶點小核酸藥物2MW7141齣海引發市場關注。邁威生物在9月30日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稱,Kalexo由國際知名投資機構Aditum Bio設立。“期待Aditum Bio用他們專業的知識和背景,以及在業內的影響力,和公司共同推進該管線未來的發展,盡快造福患者。”
甘李藥業在9月19日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公司為實現成為大型跨國制藥企業的目標,大約十年前開始布局創新藥物開發,積極探索多種疾病治療領域,近年來,公司陸續在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ADC(抗體偶聯藥物)等技術&&加大投入。
興齊眼藥日前在機構調研中&&,目前公司的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SQ-22031滴眼液已經完成Ⅰ期臨床試驗,正在開展神經營養性角膜炎Ⅱ期臨床試驗。公司開發的SQ-129玻璃體緩釋注射液已完成臨床前研究,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後將開展用於治療黃斑水腫的臨床試驗研究。“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在眼科創新藥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提升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布局開發更多有競爭力的眼科創新藥産品。”
機構關注AI應用新動向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逐漸加速,不少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在機構調研中透露AI應用新動向。
祥生醫療在9月29日發布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公司堅持在超聲設備及衍生領域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將自研積累的視覺識別和分析技術、機器人運動精密控制技術等深度融合輔助篩查系統,打造“AI+機器人掃查”系列解決方案,致力於解決目前國內部分惡性腫瘤的群體性篩查困境。
“在AI+機器人領域,公司目前已構建起了以AI技術生態為智能大腦、高清探頭為精準之眼、超聲機器人為靈活之手的協同體系,實現了(輔助醫者)腦、眼、手三位一體的全面布局。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彰顯了公司在超聲領域的多維度技術融合能力,更能強化公司在高精度診斷與智能操作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推動醫療行業向智能化、精準化和自動化邁進。”祥生醫療進一步稱。
皓元醫藥近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公司積極布局和關注AI制藥方面的發展,在藥物研發全流程及運營中深度布局,打造了一站式藥物篩選&&,也利用AI算法提供化合物庫定制化服務、AI全流程賦能相關服務,並在業務場景應用中推進AI能力覆蓋,提升運營效率。
展望未來,皓元醫藥&&,公司將基於強大的化合物庫資源,進一步完善公司數據庫,搭建“AI+藥物研發”複合型人才梯隊,與公司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深耕新藥研發領域,持續完善&&建設、完善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機制,提升化合物篩選的質量和效率,構建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模型,為藥物研發注入動力。
恩華藥業日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亦&&,公司一直關注AI技術在藥物研發領域的應用,並且一直在進行探索實踐,未來公司也將建立把AI用於早期研發的系統。
板塊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我們看好創新藥長期産業發展趨勢。經歷多年耕耘,在國內工程師紅利、豐富臨床資源和支持性政策多方加持下,國産創新藥已逐漸從跟隨時代走向FIC(First-in-Class)、BIC(Best-in-Class)創新時代。”中金公司&&,預計接下來,圍繞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大會前後的相關臨床數據披露與BD交易有望帶來板塊新一輪投資機遇。
華源證券&&,中國醫藥産業已基本完成了新舊增長動能轉換,尤其是創新藥的發展打開了中國醫藥企業增長新曲線。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創新藥産業已具規模,恒瑞醫藥、翰森制藥、中國生物制藥等傳統制藥企業已完成創新的華麗轉身,百利天恒、科倫博泰生物等創新藥公司正在以全球First-in-class的姿態快速崛起。在2025年剩餘時間內,繼續看好創新藥主線。
興業證券稱,“創新+國際化”的創新藥産業趨勢不變,始終是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展望未來,國內政策將持續支持産業發展,國內創新藥企全球競爭力預計持續增強,商業化盈利預計持續兌現,創新藥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