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出圖:這次是故宮!》
想必大家都看了吧?
你對哪張照片印象深刻?
我們特意整理了
這份故宮攝影攻略
並邀請了幾位新華社記者
來分享“出圖”的訣竅和心得
當然啦
除了點位、角度、構圖等
攝影還需要一些運氣
比如
剛好盛開的花
剛好落下的雪
剛好走過的人
……
以及剛好按下快門的你
【出圖點位】午門廣場
拍攝心得:午門廣場點位的拍攝精髓在於其無可挑剔的對稱性,使用廣角鏡頭能夠最大程度地拍出建築的秩序美感。如果再能結合特別的意象,比如中國空間站過境,那將會是一張非常優秀的照片!
有時候也可以嘗試擺脫對稱線的束縛,退後一點,從側面觀察,或許能獲得不一樣的畫面。
出圖效果:
【出圖點位】太和門前
拍攝心得:在太和門廣場西面朝東南拍攝,高大的紅墻上面是午門城樓,很有氣勢。尤其是下雪的時候,挂在紅墻上的雪花與午門城樓上金黃色琉璃瓦上的積雪,更襯托了紫禁城的恢弘。以內金水河作為前景,蜿蜒向前,引導出畫面的視覺中心。
出圖效果:
【出圖點位】角樓
拍攝心得:故宮的東北角樓和西北角樓都是攝影發燒友鍾愛的點位,許多人在這裡記錄一年四季的氣象萬千。這裡視野開闊,適合記錄以角樓作為前景的各種天象,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攝影技藝的空間。
環繞故宮的護城河水面在無風的時候形成鏡面反射,倒映出水面上的景象,在構圖上形成上下對稱的畫面,如果再遇上一個好天氣,則意味着能將美景放大一倍,令人賞心悅目。
出圖效果:
【出圖點位】:景山公園
拍攝心得:站在景山之巔,朝向正南,貫穿京城的中軸線以對稱之美徐徐展開。故宮的建築群沿此軸線鋪陳,嚴謹的布局與磅礡的秩序感,在此刻盡收眼底,展現着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極致境界。
若萬春亭上游客如織,不妨向兩側稍移數步。從神武門一側斜望,中軸線不再筆直貫穿,而是與兩側殿宇相互映襯。攝影構圖既要追求對稱的莊重,也需懂得在打破對稱中尋找靈動——而這裡,正是體會這種平衡之美的絕佳位置。
出圖效果:
【出圖點位】文華殿
拍攝心得:文華殿的海棠是春日故宮的一大盛景,可以用照片呈現“建築與花的對話”。拍攝時利用文華殿及配殿的朱紅色墻體和綠色琉璃瓦作為背景,將一樹繁花置於前景,體現出故宮的精緻格調。若正好碰到身着古裝的游客,便能為照片增添不少韻味。
出圖效果:
【出圖技巧】飛檐鬥拱入畫來
拍攝心得:飛檐鬥拱的拍攝核心在於將其從宏大的建築本體中“剝離”出來,作為絕對的主角去展現。不妨尋找樹葉、花朵作為前景,適度虛化點綴畫面;或者對準檐角上的脊獸,那栩栩如生的模樣,似乎藏着説不盡的故事;還可以捕捉飛檐的剪影,優美的線條如書法筆畫般舒展。
出圖效果:
【出圖技巧】進到殿內抬頭看
拍攝心得:除了恢弘的殿宇與精雕的屋脊神獸,在齋宮、壽康宮、慈寧宮,以及禦花園中的萬春亭與千秋亭等建築內,都藏着一處令人驚嘆的角落,只需抬頭仰望,便能看到另一個世界——這就是藻井。
拍攝時,可使用手機或相機廣角鏡頭,盡量保持鏡頭與天花板平行,框住藻井,形成對稱之美,後期將畫面裁至正方形,便能得到一幅如工筆畫般精緻的藻井影像;也可以拉近焦距,特寫藻井中央的蟠龍,勾勒出其細膩生動的紋理。
出圖效果:
【出圖技巧】看見水面拍倒影
拍攝心得:水面倒影總能營造出一種獨特且朦朧的寫意效果。故宮外圍的護城河又稱筒子河,平靜的水面將藍天、橙瓦、紅墻、綠樹悉數映照,構成一幅色彩豐富的畫面。若在此時,恰好有一隻鴨子游過,漣漪輕漾,虛實交織,則更添生動。
出圖效果:
【出圖技巧】給照片加個“實體框”
拍攝心得:故宮裏的門、窗、廊柱、拱門、隧道等都是絕佳的天然畫框。框架構圖的魔力,在於它能將觀眾的視線牢牢“鎖”在想要表現的主體上。一個前景框架,立刻將二維照片拉出前、中、後景的立體感,使畫面不再平淡。
出圖效果:
希望這些小訣竅
能讓你輕鬆拍出故宮大片
如果你也有出圖的心得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記者:費茂華 邢廣利 劉金海
陳曄華 金良快 王海燕 劉佳琪
編輯:張鋮 徐嘉懿 程婷婷 方欣
製作:李逾男 李澤魁 趙琬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