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當人工智能學會“望聞問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19:40:53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當人工智能學會“望聞問切”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手記:當人工智能學會“望聞問切”

  新華社記者徐鵬航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塔山煤礦礦區,基層礦工們迎來一位“AI郎中”。

  中醫智能檢測廳。新華社記者徐鵬航 攝

  脈診儀精準把脈,舌診儀高清採樣,問診儀個性化交互……記者按照提示依次通過8&智能設備,不到20分鐘,一份詳細的中醫體檢報告便已生成。

  “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正借助智能檢測設備得到延伸與輔助。”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劉奕清介紹,智能檢測設備採集數據後,通過自研“大醫金匱”中醫大模型進行分析,最終給出體檢報告和調理方案。

  長期在陰濕井下工作的礦工常面臨關節疼痛、塵肺等健康風險。這樣一份融合了傳統中醫智慧與智能科技的報告,為他們提供了個性化的健康調理方案。

  “報告非常詳細,和我平時感受到的症狀很吻合,還給出了具體的食療、穴位按摩、運動等建議。”剛做完體檢的塔山煤礦職員孟女士打算依照建議好好調養。

  塔山煤礦職工正在通過脈診儀進行中醫體檢。新華社記者徐鵬航 攝

  這一移動中醫智能檢測廳背後,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長達十年的技術攻堅。

  “以脈診儀為例,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精準定位脈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副所長趙宇平介紹,團隊通過先進視覺算法模塊,實現寸、關、尺快速準確定位。同時,通過實時壓力信號反饋,自動調整加壓力度,實現浮、中、沉的精準採集。

  而在舌診儀的研發過程中,團隊面臨如何將舌苔顏色標準化的問題。“我們自研了24色標準比色卡,基於中醫古籍和臨床真實數據,覆蓋中醫舌診淡白至紫黑全色域。”趙宇平説。

  讓優質中醫資源普惠基層,“AI郎中”是一個重要載體。趙宇平談到,團隊計劃設立“健康小屋”,旨在將智能化設備融入基層,“這本身就是中醫藥‘簡、便、驗、廉’服務理念的現代化踐行”。

  中醫藥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專家&&,人工智能可在挖掘臨床數據,提高診斷準確性與效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全産業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對於中醫藥的數智化發展進行最新部署。

  今年5月,中國中醫科學院發布了我國首部中醫藥大模型評測團體標準。該標準涵蓋臨床診療、中藥研製、中醫教育等13個子域,從場景覆蓋到應用實效,為中醫藥大模型樹立了科學的“度量衡”。

  記者了解到,中國中醫科學院正在研發一款集多項智能檢測設備於一身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希望在綜合分析病人情況、傳承名老中醫經驗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從移動中醫智能檢測廳的出發,到一套大模型標準的落地,再到更多中醫智能設備加速研發……當人工智能學會“望聞問切”,當千年智慧遇上現代科技,中醫的傳承創新發展將惠及更多尋常百姓。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