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0 08:47:31
來源:經濟日報

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

字體:

近日,多家商業銀行發布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從科技金融視角看,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銀行整體業績穩步向上,在加大科技信貸投放的同時,創新服務模式,深耕新興産業,有力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

加大信貸投放

科技創新是今年銀行業的重點議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銀行業積極推動科技金融落地落細,引導更多信貸資源投入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等領域,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上半年,六大行搶抓科技金融發展機遇,在科技金融賽道加速領跑。記者從建設銀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了解到,該行大力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科技貸款餘額5.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81%。此外,工商銀行靠前服務新質生産力,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科技貸款餘額6萬億元。農業銀行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貸款餘額4.7萬億元,新增超8000億元,增速超20%。中國銀行搶抓人工智能、科技型企業並購等市場機遇,創新“算力貸”等科技金融産品,截至6月末,科技貸款餘額4.59萬億元,授信戶數16.11萬戶。交通銀行上半年科技貸款餘額突破1.5萬億元大關,獲貸企業數量較上年末增長11.12%。郵儲銀行上半年服務科技型企業超10萬戶,科技貸款餘額突破9300億元。

城市商業銀行加快布局科技金融,服務新産業、新賽道,助推産業結構轉型。2025年6月末,上海銀行科技貸款餘額1835.3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05%,科技金融服務能效不斷提升。截至6月末,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1668億元,較年初增加184億元,增幅超12%。業內人士&&,頭部城商行重點加大對“兩重兩新”、新質生産力等關鍵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和精準度。

上半年,銀行機構科技金融數據亮眼。萬得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銀行機構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整體發展趨勢良好。截至2025年6月末,全國科技貸款餘額達到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錶示,銀行機構利用自身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近年來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信貸投放,推動科技貸款增量擴面,充分發揮作為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的作用。

拓寬融資渠道

科技金融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新業務的增長點。多家銀行半年報顯示,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和科技創新債券成為拓寬科創企業融資的重要引擎,這不僅有助於引入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還能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在AIC股權投資試點方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産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金融資産投資公司。商業銀行積極響應監管要求,尤其是招商銀行近期獲批籌建招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這也是繼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後,第三家獲批籌建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商業銀行依託AIC強化與科技企業開展多元化合作,將進一步拓寬商業銀行的發展空間。AIC為商業銀行深度參與投貸聯動、股債聯動提供了關鍵&&。AIC可以結合豐富的金融工具設計出定制化金融産品以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同時也可以通過與政府引導基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開展深入合作,在項目挖掘、投資管理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

在科技創新債券方面,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向市場推出科技創新債券,通過豐富支持主體範圍、拓寬募集資金用途等多種舉措,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認為,為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持的適配性,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了債券市場“科技板”,在繼續服務好科技型企業的基礎上,支持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

科創債是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中國銀行打出了更加豐富的金融“組合拳”。債權融資方面,為支持西安中科光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科控股”)建設光子傳感産業聚集區,今年5月,中國銀行作為主承銷商,助力西科控股發行全國首批、西北首單科技創新債券,規模共計3億元,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股權投資方面,依託綜合化優勢,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聯動中銀資産通過市場化債轉股,戰略投資西科控股3億元。中銀資産與西科控股共同在西安設立4億元直投基金,進一步加大投資動能。

當前,商業銀行一方面加大與科技型企業對接服務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銀行集團協同優勢,為科技創新債券提供有力投資支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建行積極參與債券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滿足實體經濟債權融資的需求,尤其是在科創債領域,科創債投資認購量成倍甚至成數倍地增加。

優化服務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因此,商業銀行為更好服務科技型企業,其首要前提是優化和創新金融服務,完善與科技創新相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

首先,搭建組織體系,優化資源力量配備。國有大行目前基本上已初步建成“總行—一級分行—重點城市行—特色支行(網點)—子公司”的科技金融專屬組織架構。建設銀行在全國範圍內最新認定了405家科技特色支行(網點),實現了科技資源集中區域全覆蓋。

其次,打造一體化産品和服務體系。交通銀行發揮集團全牌照經營優勢,建立“股貸債租托”(股權、信貸、債券、租賃、託管)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最後,數字化生態為科技創新各領域提供支撐。商業銀行通過科技金融專區、科創雷達等系統性金融工具,實現客戶精準識別、評價和准入,為科技企業提供全流程線上融資服務。

與其他領域的信貸服務不同,科技型企業輕資産特徵比較明顯,缺少抵押物是普遍現象,疊加研發周期較長,需要大量且長期的資金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更要依託熟悉區域的優勢,加快創新金融服務。

為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泰順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與科技部門共享科技企業項目清單和數據,創新建立科創指數融資等模式,探索多層次金融産品供給,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平陽農商銀行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陳培劍&&,科技型企業輕資産特徵明顯,普遍存在抵押物少、找擔保人難等融資難題,銀行要深化與政策性擔保機構合作機制,及時破解企業抵押擔保痛點,同時優化服務舉措,創新知識産權、商標權質押等融資模式,豐富企業融資渠道,推動企業的無形資産變成真金白銀,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

李廣子錶示,發展科技金融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從構建科技金融體制入手,提升不同性質的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實現融資供給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進而推動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