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渠道重回壽險業新單保費“C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9 08:49:36
來源:證券日報

銀保渠道重回壽險業新單保費“C位”

字體:

  壽險行業的銀保渠道和個險渠道之變動向來備受業界關注。根據A股上市險企近期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各險企上半年銀保渠道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且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多家險企負責人&&,銀保渠道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同時,記者從業內了解到,上半年壽險行業銀保新單規模保費超越個險,銀保渠道時隔十多年重回“C位”。

  過去多年,銀保渠道在壽險行業發展中的地位波動起伏。當前,銀保渠道重回新單保費“C位”。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與“報行合一”政策實施、行業産品轉型發展等因素有密切關係,險企正在謀求銀保渠道規模增長與價值提升的協調統一。

  銀保收入大幅增長

  A股上市險企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個險渠道保費總收入仍居第一位,但銀保渠道保費同比增速全面超越個險渠道。

  具體來看,上半年,中國人壽個險渠道總保費收入約4004.5億元,同比增長2.6%;銀保渠道總保費約724.4億元,同比增長45.7%。平安人壽代理人渠道規模保費約3130.46億元,同比微降;銀保渠道規模保費約415.97億元,同比增長37.5%。太保壽險代理人渠道保費收入約1373.8億元,同比增長0.9%;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約416.6億元,同比增長82.6%。新華保險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合計約725.26億元,同比增長5.5%;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合計約461.92億元,同比增長65.1%。人保壽險個險渠道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354.14億元,同比增長3%;銀保渠道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40.30億元,同比增長18.8%。

  由此可見,銀保渠道保費同比增速全面高於個險渠道。對此,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保險産品經理蘇曉天對《證券日報》記者&&,銀行渠道憑藉廣泛的網點覆蓋和高凈值客戶資源,成為險企在利率下行期獲取儲蓄型保險需求的高效路徑。同時,“報行合一”等監管政策規範了手續費競爭,推動銀保從粗放規模轉向價值經營;此外,銀行與保險在客戶生命周期管理上的深度協同,形成“1+1>2”的生態效應,驅動險企戰略資源向銀保傾斜。

  中國人壽在半年報中&&,銀保渠道積極推動渠道轉型,通過落實“報行合一”降本增效,實現保費規模、新業務價值雙提升。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公司將銀保業務上升到戰略高度,搶抓“報行合一”之後的銀保市場戰略發展機遇。提高銀保戰略定位發展格局,加快實施銀保管理能力的提升方案,錨定做大規模、做優價值、做強生態的長期目標。

  當前,壽險行業正在推動産品轉型發展,分紅險是各家險企主推的産品,同時,多家銀行將分紅險列為重點推薦産品,並將其納入客戶“全生命周期資産配置”方案,銀保渠道已成為分紅險銷售的“主戰場”。

  規模、價值兩手抓

  在壽險業發展過程中,個險渠道和銀保渠道的地位持續變化,也備受業界關注。當前,隨着行業將主力産品轉向分紅險,銀保渠道在新單業務領域的重要性持續提升。各險企也在追求銀保渠道保費規模和價值貢獻的協調統一。

  在蘇曉天看來,銀保渠道“規模高、價值低”的老問題已經發生改變——隨着産品結構從短期儲蓄險轉向長期保障型、高價值産品,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貢獻顯著提升。

  從部分險企來看,上半年,新華保險的銀保渠道實現業務規模、期交與價值全面增長;平安人壽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68.6%;人保壽險實現半年新業務價值29.2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107.7%。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證券日報》記者&&,銀保業務進一步高質量發展,需要銀行與保險公司共同轉變理念,從短期佣金驅動轉向長期價值創造,真正實現金融服務與客戶需求的深度對接。具體來看,需要從四方面發力。一是銀行與保險公司要建立新型戰略合作關係,從單純的渠道與産品提供方,轉變為客戶需求服務同盟。深度融合客戶數據分析能力,共同打造精準畫像,提供差異化服務方案。二是銀保産品設計應回歸保障本源,強化保險保障功能。三是提升銀行網點保險專業服務能力。四是以科技賦能優化銀保服務體驗。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利用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銷售合規性和服務效率,實現從“一次性銷售”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轉變。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