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燕飛翔——從上市公司活力看深圳提質向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6 09:56: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風雨燕飛翔——從上市公司活力看深圳提質向新

字體:

  大海波濤之上,海燕高聲鳴叫,似閃電般矯健飛翔,經風雨彌堅,戰狂瀾愈勇。

  作為最活躍的經濟細胞,上市公司是國民經濟的“動力源”和“壓艙石”。同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完備,也是觀察城市發展軌跡的絕佳窗口。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45歲生日。45年來,深圳培育了一大批優質上市公司,他們敢闖敢試敢創,像翱翔在海天之間的海燕,搏擊風浪,走在時代前列。

  壓力之下逆勢而上

  今年4月,一款中國全景相機在美國紐約熱銷,有人凌晨三點開始排隊,只為搶購影石創新的新品,這讓很多美國消費者改變了中國製造“低價內卷”的刻板印象。

  影石創新創立於2015年。彼時,全球全景相機市場被日本理光、美國GoPro等巨頭壟斷。影石創新“硬磕”AI影像處理、防抖算法等技術,迅速逆襲成全景相機全球銷冠。

  産品全球市佔率第一、年均毛利率超50%、海外市場貢獻超70%的營收……短短十年,影石創新用高速成長演繹出新時代的“深圳速度”。“如果不是在深圳,這一切可能不會發生。”影石創新創始人兼董事長劉靖康説,公司做智能硬體創新,離不開深圳超強的産業鏈和人才鏈。

  今年6月,影石創新登陸科創板,目前市值突破1100億元。影石創新的故事是深圳45年來着力培育上市公司的生動縮影。

  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開設以來,深圳上市公司開啟了櫛風沐雨、敢為人先的壯麗征程。近年來,這些上市公司更是迎難而上,盡顯韌性和活力。

  ——直面壓力,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深圳證監局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較2020年同期增加128家。

  ——競爭越大,越向技術前沿攻堅。走進佰維存儲生産車間,數百台自研存儲芯片封裝測試設備整齊排列。“好吃的肉吃光了,現在想發展就要下決心啃硬骨頭。”公司董事長孫成思説,為掌握産品品質與交付主動權,公司堅定選擇自建封測能力。

  經過十多年努力,佰維存儲憑藉解決方案研發和先進封測製造能力,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突圍。2020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長約3倍、5倍。

  這樣的創新故事每天都在深圳上市公司中上演。2024年,深圳實體産業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合計1967億元,同比增長10.8%。

  ——挑戰越多,越要開放加速出海。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規模合計1.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9%。

  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鹽田港承擔着廣東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量,更肩負着全國對美出口四分之一的貨量重任,業務發展折射出企業出海的變化趨勢。

  鹽田港董事長李雨田説,今年前7月,鹽田港口岸進出口貨值破萬億元,隨着航線布局調整,經鹽田港開展貿易往來的國家新增了11個,對歐盟、拉美、亞洲等出口均實現增長。

  鏈主發力向新向質

  一企帶一鏈,一鏈連成片。深圳的上市公司多數是行業的引領者,在鏈主企業的牽引帶動下,深圳在培育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産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圳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中國每五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深圳造”。今年7月,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車企。在比亞迪深汕“超級工廠”,上千台機器人有序作業,平均每分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

  比亞迪董秘李黔説,依託比亞迪這樣的産業鏈龍頭企業,深圳已構建了囊括整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駕駛等行業的完整産業鏈,擁有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企業2700余家。

  在低空經濟領域,深圳正在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今年8月,在中信海直的專業護航下,從深圳龍崗起飛,往返南海中國海油惠州19-3&&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飛行任務圓滿完成。中信海直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張瑾説,這是全球首次2噸級eVTOL海洋石油&&飛行,全程超300公里的海陸低空物流突破,體現了中信海直的産業引領能力。

  以中信海直等龍頭企業為牽引,深圳聚集了超2300家低空經濟企業。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深圳已開通無人機航線近300條,完成載貨飛行超170萬架次,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城市級案例。

  在具身智能領域,深圳不斷擦亮“人形機器人第一城”的金字招牌。今年3月,極氪5G智慧工廠迎來了一群特殊的“打工人”。由優必選研發製造的數十台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穿梭於總裝車間、SPS儀表區、質檢區等複雜場景,協同合作完成分揀、搬運、精密裝配等多任務實訓。

  以優必選為代表的企業,彰顯了深圳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領先態勢:2024年深圳機器人産業集群企業數量達74032家,機器人上市企業34家、獨角獸企業9家,位居全國第一;在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名單中,深圳有7家企業上榜,位居全國第一。

  “深圳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具備獨特優勢。”優必選董事長周劍説,作為工業強市和數字經濟高地,深圳兼具機電一體化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吸引着更多創新資源聚集。

  深圳新質生産力由此突飛猛進,躋身全國第一陣營。從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看,2024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佔GDP比重進一步提升,達42.3%。

  資本賦能展翅飛翔

  實體經濟和資本賦能,猶如鳥之雙翼。深圳上市公司快速發展,折射出這座創新之城在把着力點始終放在實體經濟、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同時,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兩者比翼齊飛,形成經濟發展的正循環。

  ——培育新質生産力離不開金融證券行業的做大做強。只有充裕的資本活水,才能澆灌出更加絢麗的科創之花。作為深圳支柱産業之一的金融業,隨着特區的發展不斷成長壯大。據統計,2024年深圳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710.5億元,增長4.2%,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12.8%。

  從細分領域看,銀行業方面,截至2024年12月末,深圳銀行業資産總額13.57萬億元;保險業方面,截至2024年12月末,深圳法人保險公司總資産7.3萬億元,居全國第二;證券業方面,2024年,深圳23家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註冊地口徑)32家,均居全國第二。

  ——培育新質生産力離不開直接融資的支持。華大基因深耕基因科技領域20多年,自2017年登陸創業板以來,公司通過IPO、定增、發行公司債等方式累計融資30億元。華大基因總經理趙立見説,在資本市場助力下,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在生育健康、腫瘤和慢病防控、傳染性疾病防控等領域實現了産業化落地,發展進入快車道。

  深圳證監局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深圳11家企業在A股科創板、創業板IPO上市,募資93.92億元,上市數量及募資規模均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佔全部上市公司比重超50%,上市資源持續向新質生産力領域集聚。

  ——培育新質生産力離不開耐心資本的陪伴。從2015年創業的一間公寓、6個人,到2024年底赴港上市、成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再到如今産品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年發展得到創投機構的耐心守護。越疆董事長劉培超説,深創投在公司起步期便進行了投資,此後多次追加,這種長期投資給公司發展帶來很大幫助。

  今年深圳兩會上,“耐心資本”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3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聯合有關部門印發相關方案,突出培育引導耐心資本、大膽資本服務深圳市“20+8”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集群。

  慣看風起雲涌,靜觀雲卷雲舒。

  得益於上市公司的助力,深圳雖然面臨着各種風險挑戰,但仍然逆勢增長,交出亮眼成績單。2024年深圳實現GDP3.68萬億元,同比增長5.8%。2025年上半年,深圳實現GDP1.83萬億元,同比增長5.1%。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註定不會風平浪靜,唯有以創新和資本為雙翼,方能如海燕般穿越風雨、展翅飛翔。

【糾錯】 【責任編輯: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