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底色愈發鮮明!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1 18:16:22
來源:新華網

綠色底色愈發鮮明!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字體: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綠色底色愈發鮮明!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田金文、王銘禹

  盛夏時節,記者在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看到,一塊塊玻璃面板通過鍍膜、顯影、蝕刻等工序,不斷被生産出來,為惠普等品牌提供顯示器産品。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廢水循環利用管理系統和能耗管理&&,對製造各個環節的用水、用能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加速推進生産綠色化。”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政企事務部部長唐莉説。

  公司所在的重慶數智産業園,是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目前,園區水重復利用率高達97%,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89.83%,實現了資源閉環利用。

  綠色工業園區是綠色工廠和綠色基礎設施集聚的&&。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培育490余個綠色工業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不斷發展壯大的綠色工業園區,正是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國綠色産業轉型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已培育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6400多家國家級綠色工廠。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均超12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佔全球一半以上。

  河西走廊西端、阿爾金山腳下,海拔3000米左右的戈壁灘上,密密麻麻的光伏面板和風力發電機分佈其間。這裡是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四十里戈壁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基地。位於其中的國投阿克塞新能源有限公司匯東光熱+光伏項目於2024年11月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

  作為國家首批“沙戈荒”大基地項目,該項目投資超過50億元,包含110兆瓦光熱發電和64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其中,11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是我國目前投運的規模最大的塔式光熱電站,整個項目年均發電量17億千瓦時,相當於57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

  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能源技術、産業、商業模式創新,深化能源市場化改革……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全球最大、發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續保持新增裝機的主體地位。202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隨着我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推動能源技術、産業、商業模式創新,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有效支撐美麗中國建設。”國網能源研究院專家湯廣瑞説。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需要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自覺踐行綠色生産生活理念。

  傍晚時分,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陳阿婆的小孫女安安正踮着腳,把一隻空飲料瓶塞進回收機。隨着回收機屏幕亮起,瓶子被順利回收。

  這&回收機是美團“青山計劃”與愛回收在社區鋪設的智能塑料餐盒回收設備。用戶投遞塑料餐盒後,屏幕會顯示投遞重量,換成積分實時打到用戶賬戶上,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可兌換成現金。

  “截至今年7月底,我們已經在廈門、上海、北京等全國24個城市落地規模化垃圾分類及餐盒回收項目,累計回收塑料餐盒超3.7萬噸,助力減碳5.7萬噸。”美團有關負責人説。

  放眼全國,從自覺“光盤行動”到主動垃圾分類,從擁抱新能源汽車到掀起跑步騎行熱潮,從提倡共享經濟到鼓勵二手交易,自覺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社會新風尚。

  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需要精準發力,更需久久為功。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推進資源循環型産業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加大先進技術攻關、應用、推廣力度,持續提高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全方位、全過程落實落細各項政策,強化組織實施保障,凝聚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